[发明专利]中压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6744.6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4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钻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其钻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B9/02;F28B9/08;C02F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器乏汽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中压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包括中压除氧器和低压除氧器,还包括乏汽回收装置和汽轮机组油封冷却箱,中压除氧器通过乏汽输送管连接乏汽回收装置,乏汽回收装置通过低压输气管连接低压除氧器,汽轮机组油封冷却箱通过冷却水输入管和冷却水输出管连接乏汽回收装置,乏汽回收装置上连接有出气管。该方法包括:中低压除氧器加工、乏汽回收装置加工、管道连接安装、冷却装置安装和乏汽回收试运行。本发明通过乏汽回收装置的设计可以对中压除氧器产生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防止造成热量的浪费,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该乏汽回收处理方法步骤简单,实用性强,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消除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压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乏汽回收也称余汽回收,所谓乏汽是在工艺中排出的无法直接使用的废汽,也可能来自冷凝水的闪蒸汽。乏汽的回收一般都采用水吸收法,但产生出的热水常无处可用。
现有的乏汽回收由于乏汽停留时间短,因此在换热时效率不高,容易造成热量的浪费,存在一定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中压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及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乏汽回收装置的设计可以对中压除氧器产生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防止造成热量的浪费,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该乏汽回收处理方法步骤简单,实用性强,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消除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中压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中压除氧器和低压除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乏汽回收装置和汽轮机组油封冷却箱,中压除氧器通过乏汽输送管连接乏汽回收装置,乏汽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乏汽回收装置通过低压输气管连接低压除氧器,低压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汽轮机组油封冷却箱通过冷却水输入管和冷却水输出管连接乏汽回收装置,乏汽回收装置上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通过乏汽回收装置的设计可以对中压除氧器产生的气体进行回收处理,防止造成热量的浪费,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汽轮机组油封冷却箱冷却中压除氧器的乏汽,不仅可以使热量全部回收,而且可以消除噪音,第一截止阀可以控制乏汽输送管的开关,使中压除氧器中的气体进入乏汽回收装置内,第二截止阀可以控制低压输气管的开关,将冷凝后的液体输送至低压除氧器内,第三截止阀可以控制出气管的开关,便于将冷凝后的气体排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中压除氧器的顶端设置有中压排气管,中压排气管上设置有中压排气阀,通过中压排气阀可以控制中压排气管的开关,便于对乏汽进行控制,提高乏汽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低压除氧器的顶端设置有低压排气管,低压排气管上设置有低压排气阀,通过低压排气阀可以控制低压排气管的开关,进而控制低压除氧器中的压力。
进一步,乏汽回收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内部从上往下设置有冷凝盘,上下两个冷凝盘之间通过冷却水衔接管连接,位于上方的冷凝盘上连接有冷却水进水接口,冷却水进水接口与冷却水输入管相匹配,位于下方的冷凝盘上连接有冷却水出水接口,冷却水出水接口与冷却水输出管相匹配,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捕雾装置,捕雾装置上连接有出气接口,出气接口与出气管相匹配,筒体的侧面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气接口和出液接口,进气接口与乏汽输送管相匹配,出液接口与低压输气管相匹配,通过冷凝盘的设计不仅增大了乏汽与冷却水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且可以使冷凝后的液体沿着冷凝盘的斜面向下流动,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冷却水衔接管可以实现上下两个冷凝盘之间冷却水的流通,冷却水进水接口和冷却水出水接口便于与汽轮机组油封冷却箱进行连通,捕雾装置可以将高温蒸汽产生的雾气进行捕捉,使其形成液滴,便于统一收集。
进一步,冷凝盘倾斜设置,冷凝盘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夹角a的范围为30°~45°,倾斜设置的冷凝盘可以使形成的液体快速向下流动,此夹角的设计便于冷凝盘的均匀分布,同时延长了乏汽在筒体内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其钻,未经陈其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6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