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7244.4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4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曾晓虎;彭益;刘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20 | 分类号: | G06K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黄俊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膜片组 遮光层 背光模组 透明 导光板 光源 指纹识别传感器 电子设备 指纹识别 扩散膜 红外光 垂直投影 不重合 反射片 棱镜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红外透明遮光层、光源和指纹识别传感器。光学膜片组包括设置在该光源一侧的导光板、设置在该导光板上方的扩散膜,设置在该扩散膜上方的棱镜片,以及设置在该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指纹识别传感器,其设置在该光学膜片组下方。红外透明遮光层,其与该光学膜片组或者光源连接,该光学膜片组在该红外透明遮光层上的垂直投影与该红外透明遮光层具有不重合区域,以使得红外光透过该红外透明遮光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感测和匹配是一种可靠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指纹识别的常见方法涉及扫描样本指纹或其图像并存储指纹图像的图像和/或独特特征,可以将样本指纹的特征与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参考指纹的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用户的正确识别,例如用于验证目的。特别地,目前基于光学传感器的屏内(in display)指纹识别凭借其易操作性和多功能性以及适用于紧凑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而变得越来越流行。
LCD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明显要比OLED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具有更大的使用场景范围和更好的成本优势,但是,基于LCD显示器的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无法兼顾指纹识别信号在LCD模组上的有效穿透和精确收集。
在LCD显示器的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中,如图1所示,通过识别按压覆盖在LCD显示屏上的玻璃盖板140上的指纹;然而用于识别指纹的光学信号至少要穿过LCD显示屏和玻璃盖板140,且由于LCD显示屏由LCD模组130和背光模组120构成,另外玻璃盖板具备一定的厚度。因此,光学信号在透过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的过程中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折射和散射,甚至全反射。另外,当将指纹识别单元110放置在背光模组下方时,携带生物指纹信息的红外光无法穿透背光模组而到达指纹识别单元110,无法实现指纹识别或精确识别。
因此,基于LCD显示器的屏内指纹识别的实现,需要对背光模组的整体设计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使得指纹识别信号在指纹识别终端设备上有效穿透并精确收集,同时不影响LCD显示屏的显示画面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学膜片组、红外透明遮光层、光源和指纹识别传感器。光学膜片组包括设置在该光源一侧的导光板、设置在该导光板上方的扩散膜,设置在该扩散膜上方的棱镜片,以及设置在该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指纹识别传感器,其设置在该光学膜片组下方。红外透明遮光层,其与该光学膜片组或者光源连接,该光学膜片组在该红外透明遮光层上的垂直投影与该红外透明遮光层具有不重合区域,以使得红外光透过该红外透明遮光层。
该光学膜片组在该红外透明遮光层上的垂直投影没有全部覆盖该红外透明遮光层,以使得红外光透过该红外透明遮光层,因此形成红外光信号通道。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携带有生物指纹信息的红外信号有效穿透红外透明遮光层并被指纹识别传感器精确有效地采集,同时保持背光模组的可见光源的发光亮度和均匀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第一种设置方式:该红外透明遮光层与该导光板无相互覆盖区域,并相邻设置。进而,避免了红外信号在导光板发生散射或反射干扰而造成红外信号损失。携带有生物指纹信息的红外信号穿透红外透明遮光层,不会经过该导光板、该反射片、该扩散膜、和该棱镜片,从而避免了红外信号在上述功能层发生散射或反射干扰而造成红外信号损失。因而,携带有生物指纹信息的红外信号有效传播至指纹识别传感器并被指纹识别传感器精确有效地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