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7509.0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0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伟;余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G01M3/00;G01M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管 漏水点 管段 阀门龙头 出水 漏液现象 内水管 冰水 检测 红外线热像仪 不规则形状 红外热像图 准确度 打压测试 家装管道 建筑墙壁 精准定位 漏水事故 图案区域 内管道 试压泵 暗装 排查 水压 逐段 埋设 流出 观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建筑墙壁内埋设的水管的整个管段进行打压测试,检测水管的整个管段是否存在漏液现象;S2:将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打开,并通过试压泵向水管内注入一定水压的热水或冰水,当所通入的热水或冰水从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流出时,将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进行关闭;S3: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水管的管段进行逐段排查,通过观测获得的红外热像图是否存在不规则形状的图案区域,判断水管的管段是否存在漏液现象。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建筑内管道漏水点检测,特别是家装管道暗装,漏水点小、漏水点难以精准定位的漏水事故进行精确定位,水管漏水点的检测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漏水是建筑内管道存在的非常棘手却又时常发生的问题,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建筑物内水体渗漏,将直接影响其正常使用。轻者污损室内装饰,影响视觉观感;如果是长期渗漏,还会腐蚀其结构构件,危及使用安全,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及时发现建筑渗漏源非常必要。但一般建筑物受潮的渗漏源及路径较隐蔽,当真正发生漏水事故时,如何正确地找到真正隐蔽漏水点是目前管道及各个家装市场的难题。目前市场上拥有的管道测漏技术主要还是凭经验测漏,或当测漏点难以确定时采用分段开凿打压检测,缺少专业准确的测漏技术和产品。
一种针对供水管道不同漏水量定位的装置及方法(中国专利CN201910075137)以及基于非金属供水管的漏水检测系统(中国专利CN201910099224),均公开了漏水点进行检测的方法。但是,这两篇所描述的专利针对的管道都为市政供水大口径管道,其检测压力检测方法不符合建筑内家装管道小口径管的检测需求,且所需的设备较多较复杂,初投资较高,不符合家装管道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建筑内管道漏水点检测,特别是家装管道暗装,漏水点小、漏水点难以精准定位的漏水事故进行精确定位,检测准确度高。
所述的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建筑墙壁内埋设的水管进行打压测试,其中水管的出水端通接有阀门龙头且水管的入水端通接有水管角阀,将水管的入水端通过所述水管角阀与设有压力仪表的试压泵进行通接;随后将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进行关闭,通过试压泵向水管内注入一定水压的自来水,若通过试压泵上的压力仪表观测存在压力减小情况,则判定水管存在漏水现象;
S2:将存在漏水现象的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打开,并通过试压泵向水管内注入一定水压的热水或冰水,以将水管内残留的自来水排尽,当所通入的热水或冰水从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流出时,将水管出水端的阀门龙头进行关闭;
S3:利用红外线热像仪的红外探测器检测水管外侧的墙壁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检测得到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成像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形成红外热像图;若获得的红外热像图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图案区域,则表示该检测段墙壁内侧的水管存在漏液;若获得的红外热像图呈现出规则条形柱状的图案区域,则表示该检测段墙壁内侧的水管不存在漏液,即完成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准确定位。
所述的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通过试压泵向水管内注入自来水的压力为6~8公斤。
所述的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试压泵向水管内注入热水或冰水的压力为6~8公斤。
所述的一种建筑内水管漏水点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若室内环境温度低于30℃,则向水管内注入70~80℃的热水;若室内环境温度高于30℃,则向水管内注入0~4℃的冰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7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