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终端及具有该电缆终端的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19262.6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1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瑜;王海田;韩正一;罗艺;陈海波;徐若愚;郑华龙;周育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H02G15/064;H01R13/02;H01R13/15;H01R13/52;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娇 |
地址: | 德国柏林康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终端 具有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终端,包括:绝缘管,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其内部填充有绝缘气体;输出组件,包括导电出线单元和出口端连接件;导流组件,穿设于所述绝缘管中,包括电流导流部和与其连接的金属插座;以及输入组件,包括入口端连接件,所述入口端连接件内穿插有电缆,所述直流电缆包括设于其端部的导电触头,所述金属插座允许所述导电触头插入,所述入口端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直流电缆上并与所述入口端密封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终端内的弹簧系统由于弹簧系统自身的结构不能够进行压力的调整,导致在电缆长时间正常工作过程中,弹簧系统失效,出现电缆被击穿出现漏电情况以及影响外接设备工作不正常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终端及具有该电缆终端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电缆终端的作用是实现电缆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在此同时优化电缆外屏蔽切断处的电压电场分布,保护电缆不被击穿等,在电场及工作温度条件下,电缆内的绝缘介质的电导率随电场强度、温度特性各不相同,因此电缆终端的使用寿命有限,为了延长电缆终端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在电缆终端内设置弹簧系统,而此种弹簧系统采用的弹簧虽然延长了应力锥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弹簧系统自身的结构不能够进行压力的调整,导致在电缆长时间正常工作过程中,弹簧系统失效,出现电缆被击穿出现漏电情况以及影响外接设备工作不正常的情况,因此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终端内的弹簧系统由于弹簧系统自身的结构不能够进行压力的调整,导致在电缆长时间正常工作过程中,弹簧系统失效,出现电缆被击穿出现漏电情况以及影响外接设备工作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提供一种电缆终端,包括:
绝缘管,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其内部填充有绝缘气体;
输出组件,包括导电出线单元和出口端连接件,所述出口端连接件与所述出口端密封连接;
导流组件,穿设于所述绝缘管中,包括电流导流部和与其连接的金属插座,所述电流导流部与所述导电出线单元导电连接;
以及输入组件,包括入口端连接件,所述入口端连接件内穿插有电缆,所述电缆包括设于其端部的导电触头,所述金属插座允许所述导电触头插入,所述入口端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电缆上并与所述入口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内形成有贯通的插入腔,所述插入腔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金属插座上;
所述输入组件还包括连接插头,所述电缆穿过所述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包括连接端和插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入口端连接件连接,所述导电触头外露于所述插入端,所述连接插头插置于所述插入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插头具有外锥面,所述外锥面的外径自所述连接端向所述插入端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插座具有内锥面,所述内锥面与所述外锥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插头还包括增强绝缘件,所述增强绝缘件位于所述连接插头的所述插入端,所述导电触头穿过所述增强绝缘件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力调节组件,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入口端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插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端连接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插头的连接端的尾管,所述尾管套设于所述电缆上,所述尾管将所述连接插头固定于所述尾管与所述连接插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端连接件还包括入口端法兰盘,所述入口端法兰盘将所述连接插座固定于所述绝缘管的入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端连接件为出口端法兰盘,所述导电出线单元为导体出线杆,所述出口端法兰盘将所述绝缘管的导体出线杆固定在所述绝缘管的出口端,并延伸至绝缘管的外侧,所述导体出线杆与所述导流部导电连接,所述出口法兰盘与所述绝缘管的出口端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9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电缆附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