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去除Cd2+的原电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0781.4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冬清;吴正岩;陈超文;王冬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463;B09C1/08;B09C1/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31001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文颖<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棒 锌板 污染介质 铜线 电极 原电池 阴极 聚丙烯酸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 污染水体 制备工艺 羧基修饰 电场 阳极 可去除 前处理 土壤 放入 去除 沉淀 浸泡 平行 取出 发电 移动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去除Cd2+的原电池及其应用。所述原电池的制备工艺为:Cd2+污染介质前处理;将碳棒放入聚丙烯酸溶液中浸泡,然后取出干燥,得到羧基修饰的碳棒;将锌板与碳棒作为两个电极,平行插入Cd2+污染介质中,用铜线将锌板和碳棒连接,持续1‑8天。本发明采用锌板作阳极、碳棒作阴极插入Cd2+污染介质(水或土壤)中,并将二者用铜线连接,该系统内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促使电子从锌板沿铜线向碳棒转移,从而在两电极间形成电场,使电极间Cd2+向碳棒移动并与碳棒附近的‑OH反应生成Cd(OH)2沉淀。本发明既能去除Cd2+,又能发电;操作简便,无污染;适用于污染水体和土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去除Cd2+的原电池及其应用,属于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重金属离子尤其是Cd2+污染较为严重,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成为制约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修复Cd2+污染水体和土壤以降低其危害是环境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现有Cd2+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动修复法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去除Cd2+,但各自存在一些缺点。其中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不太适合去除低浓度Cd2+,电动修复法能耗较高、操作复杂。这些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简便、高效、节能的Cd2+去除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去除Cd2+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去除Cd2+的原电池,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Cd2+污染介质前处理;
步骤2):将碳棒放入聚丙烯酸溶液中浸泡,然后取出干燥,得到羧基修饰的碳棒;
步骤3):将锌板与步骤2)得到的碳棒作为两个电极,平行插入步骤1)得到的Cd2+污染介质中,用铜线将锌板和碳棒连接,持续1-8天。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Cd2+污染介质为水体或土壤。
更优选地,所述Cd2+污染介质为土壤时,其前处理过程为:在Cd2+污染土壤中加入氯化钾,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钾的加入量为Cd2+污染土壤质量的0.05-0.5%。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碳棒的规格为:半径2-40mm,长度10-2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聚丙烯酸的浓度为1-10g/L,浸泡时间为10-20分钟;干燥的工艺参数为:50-100℃下干燥10-2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锌板为表面积5-40cm2的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锌板与碳棒的插入深度为2-20cm,电极间距为 1-100cm;铜线中产生电流0.1-5m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可去除Cd2+的原电池在处理Cd2+污染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Cd2+污染介质处理后,其Cd2+浓度降低了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0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