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酸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0913.3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强;宋浩源;潘沂勇;刘路昭;周正辉;陈彦旭;王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08 | 分类号: | C23G1/08;C23G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13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带 酸洗 酸雾 漂洗水 漂洗 废酸 洗涤水 再生酸 焙烧 循环再利用 水罐 洗涤塔 脱硅 新酸 轧钢 回收 | ||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带酸洗方法。其中包括对钢带进行酸洗,钢带酸洗时产生酸雾,钢带酸洗产生的酸雾进入洗涤塔处理后形成洗涤水,钢带酸洗后产生废酸,将产生的废酸依次经脱硅处理、焙烧处理得到再生酸;酸洗后的钢带进行带漂洗,钢带漂洗时产生漂洗水;洗涤水、漂洗水进入到漂洗水罐中混合形成第一溶液,第一溶液同新酸按照设定比例混合,形成第二溶液,所述设定比例为(6~8):(9~11);第二溶液与再生酸混合后形成第三溶液;利用第三溶液对钢带进行酸洗。本发明实现了废酸、酸雾、漂洗水的回收循环再利用,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带酸洗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材的酸洗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冷轧板材坯料即热轧板材的表面氧化铁皮的去除,如热轧型钢需进行磷化或镀层等表面处理加工前去除氧化铁皮;焊接管材在镀锌或进行其它热浸镀、电镀加工前的表面预处理;退火处理后的钢材如管材、型材、线材等冷拔加工前的表面处理;钢铁加工件进行电镀、电刷镀前的除锈处理以及不锈钢和特殊钢生产过程中的类似处理。
目前,酸洗仍是钢铁生产和钢铁表面处理时不可或缺的工艺过程。酸洗是利用酸溶液去除钢带表面上的铁的氧化物的一种方法,钢带表面的铁的氧化物与酸液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盐类溶于酸液中而去除。
采用酸洗工艺对钢材或零件进行表面处理,酸液会挥发酸雾,直接排放会严重的污染大气;经过酸洗的废酸、废液的排出都会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带酸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酸雾挥发、废酸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钢带酸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钢带进行酸洗,钢带酸洗时产生酸雾,钢带酸洗产生的酸雾进入洗涤塔处理后形成洗涤水,钢带酸洗后产生废酸,将产生的废酸依次经脱硅处理、焙烧处理得到再生酸;
酸洗后的钢带进行带漂洗,钢带漂洗时产生漂洗水;
洗涤水、漂洗水进入到漂洗水罐中混合形成第一溶液,第一溶液同新酸按照设定比例混合,形成第二溶液,所述设定比例为(6~8):(9~11);
第二溶液与再生酸混合后形成第三溶液;
利用第三溶液对钢带进行酸洗。
进一步地,所述洗涤水的电导率为4000~6000μs/cm,所述再生酸中自由酸的浓度为190~200g/L,所述漂洗水的电导率≤30μs/cm,所述第二溶液的自由酸浓度为190~200g/L。
进一步地,所述对钢带进行酸洗,具体包括:对钢带依次通过第一酸洗槽、第二酸洗槽、第三酸洗槽进行酸洗。
所述第一酸洗槽盐酸自由酸浓度控制为40~50g/L。
所述第二酸洗槽盐酸自由酸浓度控制为100~130g/L。
所述第三酸洗槽盐酸自由酸浓度控制为150~180g/L。
进一步地,所述对酸洗后的钢带进行漂洗,具体包括:对酸洗后的钢带依次通过第一漂洗段、第二漂洗段、第三漂洗段、第四漂洗段、第五漂洗段进行漂洗。
所述第五漂洗段漂洗液的电导率控制为≤30μs/cm。
进一步地,钢带酸洗产生的酸雾进入洗涤塔处理时,所述洗涤塔处理时循环水的电导率控制为4000~6000ms/cm。
更进一步地,产生的废酸经焙烧处理时,所述焙烧处理温度控制为425±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09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