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1825.5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5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强;余红星;江光明;蒋孝蔚;党高健;丁书华;高颖贤;申亚欧;钟明君;邓坚;朱大欢;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5/28 | 分类号: | G21C15/28;G21C15/18;G21C1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热流 压力容器 氧化铝纳米 外部 核反应堆 严重事故 堆芯 下压力容器 临界值时 流体注入 毛细现象 纳米微粒 覆盖层 接触角 熔融物 滞留的 流道 流体 沉积 出口 | ||
1.一种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堆芯出口温度高于事故临界值时,将氧化铝纳米流体注入到压力容器外部的流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纳米流体中氧化铝纳米微粒的体积浓度大于0.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纳米流体的换热介质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纳米流体中氧化铝纳米微粒的平均直径为10-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纳米流体注入到流道中的时间大于6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宽度控制范围为0.1-3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的压力范围控制为0.1MPa至2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中液体的沸腾形式为池式沸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临界值的温度为6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压力容器外部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纳米流体中氧化铝纳米微粒的体积浓度大于0.001%且小于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18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可变结构的核反应堆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临界热流密度增强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