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及反射阵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2033.X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8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郝佳文;史小卫;魏峰;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14 | 分类号: | H01Q15/14;H01Q15/24;H01Q21/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程晓霞;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打印 技术 极化 介质 反射 单元 天线 | ||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所述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6)采用光固化成型3D打印技术,利用光束固化液体成型,所述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6)包括介质块(1)、介质底板(2)和金属地板(3);介质块(1)处于介质底板(2)和金属地板(3)中心;介质块(1)采用六棱柱结构,其特征在于,介质块(1)的材料采用低介电常数的加工材料,介电常数范围为3.4~4.1;六棱柱结构的表面或横切面其中一对相邻的棱边线边长相等,分别为a和b,沿a和b顺时针旋转后的棱边线分别为c,a’,b’和c’,该六棱柱结构的表面或横切面关于棱边线c,c’中点的连线对称,还关于棱边线a,b交点和a’,b’交点连线对称,其中a=bc;介质块(1)为主反射体,接收的电磁波为线极化波,反射的电磁波为圆极化波,实现线极化到圆极化的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其特征在于,介质块(1)高度h从5.5mm变化到23mm,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6)反射相位随之从-123°变化到-486°,介质块(1)高度与反射相位关系一一对应,介质块(1)边长a,c分别为4.5mm~5mm,5.8mm~6.8mm;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6)周期设置为12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底板(2)的材料采用低介电常数的加工材料,介电常数范围为3.4~4.1,厚度为1mm。
4.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圆极化介质反射阵天线,包括圆极化介质反射阵(4)和馈源(5),所述馈源(5)位于反射阵阵面的上方,所述馈源(5)的馈电方式采用偏馈方式;所述馈源(5)极化方式为线极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极化介质反射阵(4)由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6)阵列排列构成,中心频率为14GHz;所述馈源(5)采用波导探头形式,用于与所述圆极化介质反射阵(4)之间传递波束,3dB波瓣宽度为31°,圆极化介质反射阵(4)的焦径比至少降低到0.8;馈源相位中心与反射阵阵面中心距离为138mm~158mm;所述的圆极化介质反射单元(6)阵列排列构成,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阵列排列,其中正方形的阵列排列方案为n×m,n=m=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20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