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矮现浇盖梁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2483.9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贤;吴应军;何铭;陈建宁;颜苓;陈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98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框条 盖梁 支撑结构 底模板 螺纹部 顶面 砂箱 细砂 现浇 螺母 塑料薄膜 对拉螺杆 对拉螺栓 通孔 施工 塑料薄膜覆盖 混凝土垫层 土体扰动 依次设置 影响土体 横框条 螺母套 拆卸 内腔 拧紧 平齐 压紧 浇筑 伸出 贯穿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矮现浇盖梁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垫层、砂箱、塑料薄膜和底模板,砂箱包括框架、对拉螺栓和细砂填料,框架包括两纵框条和两横框条,两纵框条的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对拉螺栓包括两端均设有螺纹部的对拉螺杆和两螺母,对拉螺杆贯穿框架且其螺纹部通过通孔伸出纵框条外,螺母套设在螺纹部并拧紧至螺母压紧在纵框条上,细砂填料填充满框架的内腔,细砂填料的顶面与框架的顶面平齐,塑料薄膜覆盖在砂箱的顶面,底模板设置在塑料薄膜上,盖梁浇筑在底模板上。本发明能在狭小的空间内施工低矮现浇盖梁,对下方土体扰动小,支撑结构的搭建与拆卸操作简单,不影响土体下方结构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矮现浇盖梁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进行现浇盖梁需要在搭建现浇盖梁支架,而且现浇盖梁支架需要占用较大的施工空间,则需要的土方开挖量大,扰动原状土,对土体下方的结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矮现浇盖梁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在狭小的空间内施工低矮现浇盖梁,不受施工空间的影响,对下方土体扰动小,支撑结构的搭建与拆卸操作简单,不影响土体下方结构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矮现浇盖梁的支撑结构,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垫层、砂箱、塑料薄膜和底模板,所述砂箱包括框架、对拉螺栓和干燥的细砂填料,所述框架包括两纵框条和两横框条,所述纵框条与所述横框条固定连接且密封连接,两所述纵框条的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对拉螺栓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纵框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对拉螺栓包括对拉螺杆和两螺母,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均设有螺纹部,所述对拉螺杆贯穿所述框架且其螺纹部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纵框条外,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纹部并拧紧至所述螺母压紧在所述纵框条上,所述框架的底面面积小于所述混凝土垫层的顶面面积,所述细砂填料填充满所述框架的内腔,且所述细砂填料为压紧状态,所述细砂填料的顶面与所述框架的顶面平齐,所述塑料薄膜覆盖在所述砂箱的顶面,所述底模板设置在所述塑料薄膜上,盖梁浇筑在所述底模板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母与所述纵框条之间设有垫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母与所述纵框条之间设有两个所述垫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纵框条与所述横框条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纵框条和所述横框条均为型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模板由多块单元模板拼接组成,相邻的所述单元模板之间的拼缝位置上粘贴有透明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单元模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砂箱的净宽度,所有的所述单元模板的拼接总长度等于所述砂箱的净长度,所述底模板位于所述砂箱内的细砂的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15cm~25cm。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对拉螺杆的外径3mm~8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矮现浇盖梁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盖梁的安装高度,在地面上挖出基坑,并在该基坑上浇筑厚度为20cm的混凝土垫层;
步骤二,在两纵框条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并将两所述纵框条和两横框条焊接成矩形的砂箱的框架,待步骤一中的混凝土垫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所述框架放置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使对拉螺杆穿过所述通孔并贯穿所述框架,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的螺纹部伸出至所述纵框条外,将依次将垫片和螺母套设在所述对拉螺杆的两端的螺纹部并拧紧所述螺母将所述垫片压紧在所述纵框条上;其中,所述纵框条和横框条均为型钢,所述框架的底面面积小于所述混凝土垫层的顶面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24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防止混凝土梁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摩擦摆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