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4912.6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8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洁;彭方慧;冯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5/178;A61M5/46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腔道 肿瘤 化疗 药物 介入 装置 | ||
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包括外鞘管和内推杆,内推杆同轴线插设在外鞘管内,内推杆的后端部设置有拇指扣,外鞘管的后端部设置有食指扣,内推杆的长度大于外鞘管,内推杆的前端固定有安装环,安装环为六边形,安装环上安装有注药组件;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控制食指和拇指将注药针头膨开并穿刺进肿瘤组织内,注药针头均匀分布,可以将化疗药物均匀地输入到肿瘤组织内,化疗效果好,且避免对肿瘤组织多次穿刺,减少操作步骤,避免多次穿刺导致的肿瘤扩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又称气道,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将鼻、咽、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器官,合称为下呼吸道。气道内肿瘤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性气管恶性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种类多,形态不一,生长缓慢,表面光滑,粘膜完整,常有瘤蒂,不发生转移,但如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乳头状瘤多发生于气管膜部,突入气管腔底部,常有细蒂,大小自数毫米至 肿瘤大多生长于软骨环与膜部交界处。鳞状上皮细胞癌可呈现为突入气管腔的肿块或溃破形成溃疡,有时癌变可浸润整段气管。囊性腺样癌一般生长较为缓慢,较晚发生转移,有时呈现长段粘膜下浸润或向纵隔内生长,有的肿瘤呈哑铃状,小部分突入气管腔,大部分位于纵隔内,晚期病例可侵入纵隔和支气管。2cm。有时为多发性,表面呈疣状,质软而脆易脱落,破裂时出血。
继发性肿瘤中,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晚期极易侵犯或转移至气管,形成气管(环状软骨以下,隆突以上)的新生物, 一旦发生气道受侵或转移,治疗方法有限,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且患者一般情况差,往往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支架置入治疗可以暂时改善气道通气,但随着肿瘤组织浸润、再生长以及肉芽组织增生均可至支架阻塞。气道内肿瘤可以直接采用肿瘤内化疗药物注射的方式,尤其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者放置支架后肿瘤突入支架内的患者。
现在向肿瘤内注入药物的方式为:将一个头端带有钩状针头、尾端连接有注药管的注射装置,其外部设置套筒,然后将该装置插入到患者气道内,再将针头推出外鞘并插入到肿瘤组织内进行注射药物,该装置在进行注射时只有一个注药针头,对于环绕气道内生长的肿瘤需要进行多点穿刺均匀给药,以保证注药的效果,此时再用一个注药针头进行多次穿刺时难以保证均匀穿刺气道周壁,使注药效果下降,而且多次穿刺时其针头内带有肿瘤细胞,相当于人工将肿瘤细胞种植到其他部位,导致肿瘤扩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多次穿刺注射药物、可以同时进行多点均匀穿刺给药的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腔道壁肿瘤化疗药物介入装置,包括外鞘管和内推杆,内推杆同轴线插设在外鞘管内,内推杆的后端部设置有拇指扣,外鞘管的后端部设置有食指扣,内推杆的长度大于外鞘管,外鞘管的前端固定有安装环,安装环为六边形,安装环上安装有注药组件;
注药组件包括四组注药件,四组注药件均布在安装环的四条棱上,每组注药件包括连动杆、支杆、注药针头和制动件,连动杆的后端通过铰套铰接在安装环的棱上,连动杆的前端部外侧开设有收纳槽,注药针头为L型结构,注药针头的拐角处通过销轴铰接在连动杆的前端部,销轴上穿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注药针头的外侧部收纳于收纳槽内,注药针头的内侧端部通过牵拉丝与内推杆前端部连接;支杆的一端铰接在连动杆的内侧面上,支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内推杆的前端部上;制动件包括螺母和限位螺杆,螺母固定在外鞘管的前端部外侧,限位螺杆螺纹连接在螺母上,且限位螺杆对应位于连动杆的后侧;
所述的内推杆的后端部还连接有四根注药软管,四根注药软管的内端分别与四组注药件的注药针头连接,注药软管内置于内推杆内,四根注药软管的外端均连接在总注药管上,每根注药软管的外部均设置有控制阀。
外鞘管外壁上设有深度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4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化内科临床食道治疗装置
- 下一篇:组合式妇科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