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PP的数据采集急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7285.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0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马青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龙脉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G09B5/12;A61B5/0205;A61B5/01;G01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pp 数据 采集 急救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PP的数据采集急救系统,包括检测终端和移动终端;所述检测终端包括第一数据监测装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和第一显示装置,第一数据监测装置用于检测病人的生命特征数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用于时时发送所述生命特征数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接收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发送的生命特征数据,移动终端接收到生命特征数据后基于APP进行显示。通过检测终端能够实时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生成生命特征数据。当有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该种基于APP的数据采集急救系统,能够在120的急救人员来之前对患者进行生命特征数据的检测,使得120救护人员达到病人处后就能够根据生命特征数据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PP的数据采集急救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统一的呼救电话号码是“120”。拨打120是向急救中心呼救最简便快捷的方式。急救中心是24小时服务的,只要是在医院外发生急危重症,随时可以打“120”找急救中心要救护车。
当有患者出现急症并拨打“120”后,120的救护车会及时到达病人所在处,并进行初步判断病人的症状,但是在此过程中,120的救护人员都无法及时知道病人的生命特征数据(包括温度、脉搏以及血压等等),无法根据这些情况对病人进行初步救治,还需要临时对病人身体生命特征数据的检测,耽误了救治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PP的数据采集急救系统,能够在120的急救人员来之前对患者进行生命特征数据的检测,使得120救护人员达到病人处后就能够根据生命特征数据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种基于APP的数据采集急救系统,包括检测终端和移动终端;
所述检测终端包括第一数据监测装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和第一显示装置,第一数据监测装置用于检测病人的生命特征数据,第一数据收发装置用于时时发送所述生命特征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接收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发送的生命特征数据,移动终端接收到生命特征数据后基于APP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和通讯模块分别为近程通讯模块,所述近程通讯模块包括蓝牙通讯模块、红外通讯模块、局域网通讯模块以及WIFI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移动终端通过通讯模块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建立连接后,第一数据收发装置主动向移动终端发送生命特征数据。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和通讯模块分别为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包括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以及2G通讯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检测终端和移动终端分别与一云端服务器连接,检测终端通过第一数据收发装置将生命特征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数据收发装置接收云端服务器处的生命特征数据。
进一步的,
所述检测终端包括身份识别系统,所述身份识别系统用于识别使用检测终端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与生命特征数据进行绑定;
移动终端基于APP进行特定身份信息查询认定许可,经过认定后的特定身份信息可以调取服务器内与该特定身份信息相对应的生命特征数据。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数据监测装置包括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脉搏检测模块、心率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以及血压检测模块;
所述生命特征数据包括脉搏数据、心率数据、温度数据以及血压数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龙脉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龙脉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7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