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7852.3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9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红;黄吉;张月恺;王淑勤;刘路游;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3/34;B01J23/889;B01J20/30;C02F9/08;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废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桔梗和北方某电厂细煤制备出生物质改性煤焦吸附剂、制备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利用制备好的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溶液进行处理、利用制备好的生物质改性煤焦吸附剂对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协同处理后的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溶液进行协同处理;本发明通过先使用制备出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进行光催化处理,再利用桔梗和北方某电厂细煤制备出的生物质改性煤焦吸附剂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要明显提高,对50mL含有浓度为500mg/L的苯酚的焦化废水溶液处理效率高达90.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是在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和焦化产品回收的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挥发酚、多环芳烃及氧、硫、氮等杂环化合物的一种高浓度、非理想体系的、非均相的难处理有机工业废水,其BOD5/COD值一般为0.28~0.32,可生化性差,较难生化降解。焦化废水具有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物,其所含污染物主要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存在形式有苯酚、对甲酚、邻苯二甲苯及其同系物,另外,还有杂环类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脂肪族化合物等。
焦化废水含的有机污染物严重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及正常的代谢活动,导致其可生化性能下降,处理难度非常大;同时,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多环芳烃,不仅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促进焦化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后新建企业将执行更高的排放标准,新标准的实施使焦化废水中COD达标排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开发一种能提高焦化废水处理效率的新方法、新技术变得十分迫切,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通过先使用制备出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进行光催化处理,再利用桔梗和北方某电厂细煤制备出的生物质改性煤焦吸附剂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对含有苯酚的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要明显提高,对50mL含有浓度为500mg/L的苯酚的焦化废水溶液处理效率高达90.5%。
本发明提出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桔梗和北方某电厂细煤制备出生物质改性煤焦吸附剂,制备过程包括:
T1:研磨桔梗得到桔梗粉末,并对桔梗粉末过100目筛处理;
T2:将桔梗粉末与北方某电厂细煤按照7:3的比例进行混合;
T3:利用煤热解实验装置处理桔梗粉末与北方某电厂细煤的混合物;
T4:进行冷却处理24h,得到生物质改性煤焦吸附剂;
步骤二:制备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过程包括:
S1:称取1.100~1.104g高锰酸钾于100mL烧杯中;
S2:向烧杯中加入35~37mL去离子水和35~37mL乙醇,充分搅拌后得到紫红色溶液;
S3:向S2的紫红色溶液中加入2.44~2.50g尿素和0.08~0.12g金属氧化物,得到共混物,超声处理后将其转移至100mL水热反应釜中,进行保温,待反应结束后将共混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S4: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共混物中的沉淀,并在差速离心机中离心9~11min,取上清液测定共混物的PH;
S5:重复S4的过程,直至PH为中性,然后将所得产物在烘箱中进行干燥;
S6:将S5中干燥后的产物研磨成粉末,即得到金属掺杂二氧化锰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7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