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及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7921.0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仁;胡瑞青;王俊;李谈;高志宏;王立新;李润轩;马晓波;康华;郭亮;王天明;李储军;贾少春;曹伟;王博;杨沛敏;翁木生;毛念华;张海;汪珂;段亚刚;王春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29/045;B66C19/00;B66C5/02;B66C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槽 基坑 地下结构 运输系统 锚栓 下翻 基坑开挖 物资运输 主体结构 基于板 下滑槽 构建 预埋 浇筑 龙门吊 地下工程施工 无摩擦滑动 工程投资 结构顶板 空间冲突 受力体系 运输需要 结构板 锚固点 内支撑 纵横交错 滚珠 参考 节约 施工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于结构顶板和结构中板底部设置纵横交错的下翻梁,下翻梁的梁底设置预埋滑槽,T型锚栓可方便地固定于滑槽内,T型螺栓与滑槽之间利用滚珠实现无摩擦滑动,T型锚栓提供站内物资运输需要的锚固点。本发明由板下结构下翻梁内预埋滑槽与T型锚栓形成受力体系,满足基坑盖挖区域物质的运输需要,基于基坑明挖部分龙门吊与盖挖部分结构板下运输系统,实现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期间各类物资的高校运输,有效避免常规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浇筑期间,站内物资运输路径与基坑内支撑空间冲突,可显著提高地下工程施工效率,节约工期与工程投资,可为地下结构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充分利用地下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延伸空间,近年来地下空间逐步向大埋深、大空间方向发展,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由于交通出行与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基坑工程经常需要面临局部盖挖的情况,以便尽快回复路面交通,将工程对周边的影响时间与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因此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如何高效、快速地完成现场所需物资的进出与搬运,是影响工程顺利、高效推进的一大关键因素。
作为地下工程的典型代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基坑开挖与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常规明挖基坑内沿基坑高度方向布置的多道内支撑的存在,导致龙门吊水平向贯通运输路径受阻,坑内物资需要垂直吊运至地面标高后才能进行水平向运输,导致土方外运以及各类建筑材料的运输,尤其是站内物资的水平运输,效率相对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的高效推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了地下工程工期的制约因素。土方外运及各类建筑物资的运输效率,直接关系到预定的工程筹划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工程造价,单纯依靠基坑上方龙门吊的运输方式效率低下,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与投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及构建方法,在结构板下设置下翻梁,在下翻梁内预埋滑槽,滑槽内预留T型螺栓伸入与机械锚固条件,提供站内物质运输设备受力支点,实现盖挖结构板下各类建筑材料的水平向运输需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包括需要局部盖挖施工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结构顶板、结构中板、结构底板、侧墙和结构柱,主体结构的侧墙外侧为基坑围护桩,其特征在于:
结构顶板和结构中板的板下设置有纵横交错的横向下翻梁和纵向下翻梁,横向下翻梁和纵向下翻梁底部预埋滑槽,T型锚栓嵌固于滑槽内,实现站内物资平移吊装。
横向下翻梁和纵向下翻梁通长预埋滑槽,横向下翻梁与纵向下翻梁交点处,滑槽相交贯通。
滑槽横截面呈C形,开口向下,内部形成T形槽,T型锚栓上部嵌入T形槽内,下部连接站内物资运输装备,实现站内物资横纵向移动。
T型螺栓与滑槽之间利用滚珠实现无摩擦滑动。
滑槽顶面设置有干型锚栓,干型锚栓顶部具有两个扩大端。
滑槽顶面的干型锚栓对称设置两列。
横向下翻梁和纵向下翻梁在结构顶板和结构中板的板下各设置一道或多道,其中横向下翻梁与结构柱位于同一横截面位置。
地下工程基坑由明挖段与盖挖段两部分组成,盖挖段主体结构先期实施,明挖段设置龙门吊。
基于板下滑槽的地下结构内部运输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7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