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磨汽油发动机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7975.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锐;郭春梅;董双建;马丙水;姜鹏飞;徐英;高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6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斌;苗峻<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油 合成基础 机油 抗磨 石油化工领域 矿物基础油 燃油经济性 指标要求 分散剂 高粘度 极压剂 减磨剂 降凝剂 抗磨剂 抗氧剂 清净剂 粘指剂 酯类油 汽油 行车 申请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抗磨汽油发动机油,该机油主要组分包括清净剂、分散剂、抗氧剂、抗磨剂、减磨剂、极压剂、粘指剂、降凝剂、酯类油、高粘度合成基础油、合成基础油或矿物基础油,其中多种试剂均采用双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机油在性能上可符合ACEA A3/B4发动机油指标要求,并且抗磨能力突出,提供宁静顺畅的行车体验,并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有卓越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抗磨汽油发动机油。
背景技术
近几年,伴随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市场欧系汽车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对满足ACEA规格的发动机油需求也越来越多。与美系及日韩系汽车相比,欧系汽车中的小轿车行驶速度快,发动机压缩比较高,发动机转速也高,造成发动机热负荷和机械负荷高,发动机油工作温度高,使用条件苛刻,换油周期长,对发动机油性能要求很高。因此ACEA规格比API规格在某些方面更加严格。为了满足苛刻的排放法规,发动机的设计和控制技术不断改进,延迟喷射和废气再循环技术对润滑油的烟炱分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欧洲的轿车制造商要求润滑油能在更高功率发动机上延长换油期及提高燃料经济性,更高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润滑油需具备更强的抗氧化和抗磨性能。
国内市场上的汽油发动机油一般均是按照API规格研制的,某些情况下难以满足ACEA规格的发动机油需求,特别是在抗氧化和抗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开发一种适合ACEA规格的发动机油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汽油发动机油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抗磨汽油发动机油,该机油主要组分包括清净剂、分散剂、抗氧剂、抗磨剂、减磨剂、极压剂、粘指剂、降凝剂、酯类油、高粘度合成基础油、合成基础油或矿物基础油,其中多种试剂均采用双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机油在性能上可符合ACEA A3/B4发动机油指标要求,并且抗磨能力突出,提供宁静顺畅的行车体验。
针对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情况,发明人首次提出了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与烷基聚羧酸酯衍生物5:1的比例混合调配减磨剂,加之HSD型粘指剂、茂金属合成油和酯类油的搭配方式,在低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余量最大成分的使用III类矿物基础油,来提高机油的抗磨能力,从而达到降噪的作用。
基于上述的主体设计思路,发明人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磨汽油发动机油,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清净剂2.9-4.0%、分散剂2.5-3.8%、抗氧剂0.5-0.8%、抗磨剂0.5-1.5%、减磨剂0.1-1.0%、极压剂0.1-0.8%、粘指剂4.0-13.5%、降凝剂0.1-0.5%、酯类油5.0-12.0%、高粘度合成基础油3.0-8.0%、合成基础油或III类矿物基础油余量;
其中,合成基础油或III类矿物基础油可以根据机油粘度级别的要求根据现有技术随机选择;
所述的减磨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如Molyvan3000)与烷基聚羧酸酯衍生物(如Vanlube7723)5:1的比例混合而成;
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后发现,采用上述组成的减磨剂,可以与与HSD型粘指剂、茂金属合成油和酯类油的搭配,彼此起到明显的增效效果,可以起到大大提高机油抗磨能力的作用,较之现有技术有明显的提升;
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的清净剂为硫化烷基酚(如T115B)与烷基苯磺酸盐(如T106)以2:1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的分散剂为聚异丁烯二酰亚胺(无灰型)(如T164B)与琥珀酸酯型聚合分散剂(如LZL 156)以3:1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的抗氧剂为屏蔽酚型(如T501)与烷基二苯胺(如T534)1: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的抗磨剂为二硫代磷酸盐(如Hitec05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79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抗水脲基润滑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农业机械用纳米抗磨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