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0393.4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时小兵;马成;张庆余;罗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体外 预应力 锚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为桥梁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包括锚箱,锚箱上一组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供预应力索穿过的通孔,锚箱内横向设置有锚固板,锚固板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供预应力索穿过的固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预应力索的锚具;锚箱上的一个通孔处连通有防护管,锚箱的另一个通孔处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预应力索与通孔之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中的水汽从锚箱上的通孔中进入锚箱内聚集导致预应力索腐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为桥梁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预应力即布置于承载结构主体之外的预应力索产生的预应力,预应力索通过锚固和转向实体来传递预应力。体外预应力加固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显著减小梁的挠度,同时在加固预应力的有利作用下,梁的裂缝趋于减小甚至闭合,受拉钢筋应变大幅度减小,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增加。另外,采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易于检查,便于更换,利于施工。
预应力索通常采用锚具固定在桥梁体外,实际运用时预应力索端部要剥皮以便与锚具连接。剥皮后的预应力索端部裸露在空中极易受到腐蚀和损坏,因此现有技术中多在锚具外罩设一锚箱来防护预应力索。但是预应力索需要横向穿过锚箱,故锚箱上需要设置供预应力索穿过的通孔。由于加工及操作原因,通孔无法与预应力索之间紧密连接,空气中的水汽仍然能够从通孔处进入锚箱内,水汽在半封闭的锚箱内聚集后消散慢更加容易导致预应力索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桥梁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中的水汽从锚箱上的通孔中进入锚箱内聚集导致预应力索腐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桥梁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包括锚箱,锚箱上一组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供预应力索穿过的通孔,锚箱内横向设置有锚固板,锚固板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供预应力索穿过的固定孔,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预应力索的锚具;锚箱上的一个通孔处连通有防护管,锚箱的另一个通孔处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预应力索与通孔之间。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支撑板用于安装锚具,锚具用于锚固预应力索,锚固板用于与桥梁连接,从而将预应力索固定在桥梁上。锚箱用于罩设锚具、预应力索、锚固板等元器件,锚箱上的通孔供预应力索穿过,通孔上设置的防护管用于套设在预应力索的端部,避免预应力索的端部暴露。预应力索插入通孔内后,密封圈用于填充预应力索与通孔之间的空隙,避免空气中的水汽从通孔处进入锚箱内导致预应力索腐蚀。本发明通过在预应力索上套设锚箱,并在锚箱的通孔处安装密封圈密封通孔,提高了锚箱的密封性,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汽进入锚箱导致预应力索腐蚀的问题。
进一步,通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滚珠,密封圈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用于容纳滚珠的容纳槽,密封圈侧壁上轴向设置有数量与滚珠相同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一端与容纳槽连通,安装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密封圈端部。容纳槽用于容纳滚珠,通过滚珠连接在容纳槽内能够将密封圈较为稳定的安装在通孔内;安装时将安装槽与滚珠位置对齐,向内按压密封圈使得滚珠沿着安装槽移动至容纳槽内,然后转动密封圈使得滚珠与安装槽错开,即可实现密封圈的安装,操作方便。
进一步,连接有密封圈的通孔内侧设置有可与密封圈端部相抵的挡圈,挡圈的内径小于通孔的直径。挡圈一方面能够支撑和租阻挡密封圈,避免密封圈被意外压入锚箱内;另一方面,挡圈阻挡在密封圈和通孔的缝隙处,能够进一步提高锚箱的密封性,提高阻挡水汽进入锚箱的效果;再一方面,实际运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密封圈与挡圈相抵为信号来得知滚珠已经进入容纳槽,从而转动密封圈,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挡圈内部设置有吸水层,挡圈靠近密封圈的一端设置有吸水孔。即使有水汽进入通孔处,也能够被吸水层吸收;吸水层设置在挡圈内,且吸水孔设在挡圈靠近密封圈的一端,即朝向锚箱外,如此便于吸收通孔处进入的水汽,还能够防止吸水层内吸收的水汽蒸发到锚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03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裂缝修补方法
- 下一篇: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