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0584.0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陆泳凯;陶树宝;陈连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泳凯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单元 脱硫 亚硫酸镁吸收液 吸收液再生 亚硫酸氢镁 传统的 脱硫剂 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 亚硫酸钙固体 烟气脱硫系统 再生 清液循环 循环喷淋 亚硫酸镁 氧化镁法 中和反应 双碱法 吸收液 氧化钙 氧化镁 外部 补充 钙碱 钠碱 烟气 二氧化硫 吸收 替代 表现 | ||
1.一种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烟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单元和位于脱硫吸收单元外部的吸收液再生单元,其特征是其烟气脱硫过程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在脱硫吸收单元,采用亚硫酸镁吸收液循环喷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使其中的亚硫酸镁转化为亚硫酸氢镁;
步骤2.从脱硫吸收单元引出含有亚硫酸氢镁的亚硫酸镁吸收液进入吸收液再生单元,与(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将其中的亚硫酸氢镁再生为亚硫酸镁,同时生成亚硫酸钙固体;
步骤3.将中和反应所得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固相亚硫酸钙固体,液相亚硫酸镁溶液返回到脱硫吸收单元继续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亚硫酸镁吸收液,其主要组分为亚硫酸镁、硫酸镁和亚硫酸氢镁,在脱硫吸收过程中由于部分亚硫酸镁被烟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镁,并在循环吸收液中积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亚硫酸镁吸收液,其PH值大于5.0,其有效脱硫吸收组分为溶于水中的亚硫酸镁,亚硫酸镁吸收液中的亚硫酸镁浓度与单位再生量所脱除的二氧化硫当量相关,也与烟气氧化亚硫酸镁的量相关,由于亚硫酸镁不稳定,其浓度难以在线测定,通常以PH值表征其相对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脱硫吸收单元,其空塔喷淋液气比为1-4升水/标立方米烟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中和反应,其引出脱硫吸收单元进行中和反应的亚硫酸镁吸收液的量占脱硫吸收单元喷淋量的25%-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中和反应,其反应时间12-36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中和反应,其反应温度为28-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固液分离产生的液相亚硫酸镁溶液,其亚硫酸镁浓度不低于0.05mol/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述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固液分离产生的液相亚硫酸镁溶液,其PH值为6.5—8.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固液分离产生的液相亚硫酸镁溶液,其固含量不大于0.5%,固相主要成分为亚硫酸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液相亚硫酸镁溶液返回到脱硫吸收单元,其返回到脱硫吸收单元的位置,按照脱硫吸收单元循环吸收液的水流方向,位于步骤2从脱硫吸收单元引出亚硫酸镁吸收液位置的下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上述液相亚硫酸镁溶液返回到脱硫吸收单元的方法,再生单元生成的液相亚硫酸镁溶液和吸收单元的亚硫酸镁吸收液混合所形成的喷淋液,其PH大于等于6.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向上述脱硫系统中补充(氢)氧化镁,以维持脱硫系统的亚硫酸镁平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上述的维持脱硫系统的亚硫酸镁平衡的方法,氧化镁投加量与氧化生成的硫酸镁等当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1之前有启动步骤: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引入脱硫吸收单元,用固含量低于0.5%的氢氧化镁浆液进行循环吸收,生成亚硫酸镁和亚硫酸氢镁,至吸收液pH≤6后完成启动过程,吸收液进入吸收液再生单元进行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泳凯,未经陆泳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05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余垃圾好氧分解无臭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氨法脱硫工艺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