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异味的工业垃圾收集存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3884.4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6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锡安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B65F1/1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冉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味 工业 垃圾 收集 存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防异味的工业垃圾收集存放器,包括放置箱和安装在放置箱内腔的过滤支架,所述放置箱内腔前侧且位于过滤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输料架,所述输料架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动力机构和推料架,所述放置箱前面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窗和观察窗。本发明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推料架将垃圾从输料架的右端推入放置箱的内腔,然后存放在过滤支架的顶部,并且能够达到干湿分离的目的,而且放置箱内部的气体会通过长通孔和圆孔三并且经过活性炭吸附后达到除味的目的,然后无异味的气体进行排出,避免了有害的气味从放置箱中泄露影响加工企业的环境,保证了空气质量,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异味的工业垃圾收集存放器。
背景技术
垃圾是失去使用价值且无法直接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工业垃圾指机械、轻工及其它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固、液体废弃物,如机械工业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型砂等,食品工业的活性炭渣,硅酸盐工业和建筑业的砖、瓦、碎砾、混凝土碎块等。
工业生产产生的垃圾种类非常繁多,大多采用传统桶式的垃圾收集装置进行存放,但是在存放的过程中大多等到垃圾存放到一定量时才会转运出,因此在存放时会有异味散发,不仅影响工业生产场地的工作环境,甚至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异味的工业垃圾收集存放器,具备避免异味散发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异味的工业垃圾收集存放器,包括放置箱和安装在放置箱内腔的过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内腔前侧且位于过滤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输料架,所述输料架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动力机构和推料架,所述放置箱前面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窗和观察窗,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支撑板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板与输料架固定,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推料架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推料板,两个推料板之间固定有两根长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右端与推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板包括板体以及套设在板体表面的橡胶套,所述板体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橡胶套的内侧设置有与板体适配的凸起,所述放置箱内腔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出气吸附板,所述出气吸附板的内部开设有长通孔,所述出气吸附板顶部的右侧和底部的左侧均开设有圆孔一,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开设有与圆孔一连通的圆孔二,所述放置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放置箱包括箱体和翻折盖两部分,两个推料板之间的最近距离与开孔的长度以及输料架右侧底部敞口结构的长度相等,垃圾进入输料架时不会被推料板遮挡,能够将垃圾完全推入箱体的内腔,而且电动伸缩杆复位后会阻挡气味从敞口蔓延至输料架的内腔,输料架内腔残留的气体以及放置箱内部的气体分别通过圆孔三以及圆孔一和圆孔二排出,由于长通孔和圆孔三的内腔均设置有活性炭,因此经过长通孔和圆孔三的气体会被净化后排出,因而进料窗保持持续密封状态,所述箱体和翻折盖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圆孔二开设在翻折盖的表面,所述出气吸附板设置在翻折盖的底部,所述进料窗和观察窗均开设在箱体的前表面,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圆孔三,所述长通孔和圆孔三的内腔均填充的有活性炭颗粒。
优选的,所述翻折盖的左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箱体底部的四角均活动安装有滚动轮。
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架包括固定夹板和过滤网,所述固定夹板包括通过螺栓固定的两块平板,所述过滤网设置在两块平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输料架的左端与箱体内腔的左侧固定,所述输料架底部的右端设置为敞口结构,所述输料架的顶部与翻折盖接触。
优选的,所述进料窗包括开设在箱体表面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内部通过铰链转动安装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底端开设有与开孔底面适配的凹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倾斜的长板,且倾斜角度为十五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锡安,未经黄锡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3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