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结核耐药诊断的微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5053.0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9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林东子;曾今诚;林碧华;余晓琳;林炳耀;刘新光;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6 | 分类号: | C12Q1/06;C12R1/01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28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标志物 菌属 痰液 上呼吸道 生物标志物 快速诊断 嗜衣原体 杆菌属 颗粒链 弯曲菌 微生态 纤毛菌 尔斯 金氏 诊断 平衡 治疗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核耐药诊断的微生物标志物,所述微生物标志物为痰液微生物标志物,包括纤毛菌属(Leptotrichi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代尔夫特菌(Delftia)、金氏菌属(Kingella)、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嗜衣原体属(Chlamydophila)、博代氏杆菌属(Bordetella)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诊断结核耐药类型的生物标志物。根据不同结核耐药类型个体的痰液微生态进行分析,从平衡上呼吸道微生物的角度为结核耐药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结核耐药诊断的微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世界每年有940万人受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超过130万人死于结核。结核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一项流行病学模型估计在没有适当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1998-2030年间结核将感染2.25亿人和导致7900万人死亡。随着耐药结核菌株的流行使得疾病的控制变得更复杂,有研究估计原发耐药结核是获得性耐药结核的3倍。耐药结核的流行与肺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是导致结核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和及时规范治疗是当前耐药结核防控的关键。
目前耐药结核的诊断主要包括表型检测和分子基因型检测。传统药物敏感性检测(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DST)是耐药结核检测的金标准,但总体而言,基于结核菌培养的表型检测技术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不易标准化,不能充分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此外,部分标本因结核菌含量低、培养阴性,无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分子药敏检测技术近年来进展迅速,是WHO重点推荐的结核病快速药敏检测方法,与培养法相比,分子基因型检测迅速,周期短至1-2d,甚至数小时。分子基因型检测具有检测迅速、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它无法鉴定未知的耐药突变和部分一二线药物耐药突变,且对异质性耐药标本检测敏感性低,因此临床上不能完全取代表型检测技术。总之,随着对耐药结核快速检测的深入研究,新的诊断技术和产品不断涌向临床,但耐药结核的变异多样化,各实验室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均不能充分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因此探究新的检测方法和筛选新的诊断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对人体微生态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我们人体内定植的微生物在人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TB可能是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单一病原体导致的结果。在健康个体中微生态组成和丰度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将导致菌群紊乱,致病菌的增殖,生物体相关的病理免疫应答和疾病产生。有研究发现结核患者肺部微生态环境可能更容易受到外来微生物定植,结核患者痰液中致病菌存在更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通过对痰液样本微生物组成的研究和筛选出与结核耐药类型相关性高的生物标志物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利用结核病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为结核药敏诊断提供新的方法,缩短诊断周期。另一方面,对不同耐药类型结核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核耐药诊断的微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痰液微生物作为结核耐药诊断标志物的应用,其中,痰液微生物为纤毛菌属(Leptotrichi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代尔夫特菌(Delftia)、金氏菌属(Kingella)、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嗜衣原体属(Chlamydophila)、博代氏杆菌属(Bordetella)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医科大学,未经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佛山市结核病防治所);广东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5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