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及其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5149.7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1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芬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钜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埋场 防渗 系统 跟踪 监测 及其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及其布置方法,布置方法包括监测井井孔钻取和埋设监测井。监测井井孔钻取步骤:在填埋场轮廓外钻取若干以X形交错的监测井井孔组,将一段筒形丝网套设在一段导管上,导管的直径小于监测井井孔;将一段内管同心插入导管内,内管表面开设有过流孔;将筒形丝网、导管、内管一同置入监测井井孔中;从地表处往监测井井孔内、丝网外倒入鹅卵石成为环状的外层填充层,在靠近地表的一段以环形气囊代替鹅卵石进行充填,环形气囊的最低处低于当地地表水最低水位1米以上;从地表处往导管内、内管外倒入砂石成为内层填充层,在倾倒的过程中一边抽出导管直至内层填充层填充至地表;在内管中置入渗漏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场防渗检漏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及其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生产中,垃圾的产量越来越高,垃圾处理方法中,填埋占很大的比重,垃圾填埋场由于泄漏所引发的二次污染,会危及周围土壤与地下水。在垃圾种类中,存在危险废物垃圾,这类垃圾需要严格控制其污染,否则会对环境与人们产生很大的伤害。
垃圾在填埋后常常产生废液,废液穿过防渗层后泄漏到土壤中产生极大危害,所以需要防渗检测,检测手段有荧光示踪法,温度示踪法等等,这些方法需要配合地在填埋场周围设置监测井来检测泄漏状况,泄漏液到达监测井内后被漏液传感器检测到并对外界给出信号。
现有技术中,监测井一般照搬常规的地下水监测井结构,一段竖直井,周围土壤内的液体流入井内后被检测,这种设置方式有几个问题:1、水平方向覆盖范围小,一个监测井只能监测附近一小块区域,为了监测的完整,需要设置很多监测井;2、泄漏位置不方便确定,需要通过辅助的检漏手段获得泄漏位置,或者在发生泄漏后进行填埋场的完整全面人工检查;3、地表水会从表层土壤流入监测井内对监测结构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及其布置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在填埋场外圆周均布若干组,每组监测井中包括两个X形交错的监测井,监测井包括外层填充层、丝网、导管、内层填充层、内管、吸水层、渗漏传感器7,丝网套设在导管上,内管同心插入导管内,内管表面开设有过流孔,监测井井孔内、丝网外设置外层填充层,导管内、内管外设置内层填充层,内管内沿轴线方向设置若干个渗漏传感器。
内管中填充吸水层。
外层填充层下部为鹅卵石、上部为环形气囊。
丝网带有翻边,在丝网置入监测井井孔后,丝网的翻边位于井孔底部;内管上朝向填埋场的一侧过流孔密集度大于背离填埋场的一侧,内管为井管专用PVC管。
一种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布置方法,包括监测井井孔钻取步骤和埋设监测井步骤。
进一步的,监测井井孔钻取步骤包括:
S11:在填埋场轮廓外钻取两个以“X”形交错的监测井井孔,两个井孔的轴线与竖直方向成一相等的锐角;监测井内设置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一般是浓度传感器或荧光感应器等等,视检漏原理不同而不同,检漏原理可以是荧光示踪法、温度示踪法、电极法等等。监测井以X形的方式交错布置成为一组,在监测漏液时联合作用,共同监视X形四个顶点所构建的矩形区域,当然,是主要监测这一矩形区域,区域外所扩散过来的漏液也能在此监测井中被观察到,但本X形监测井组区域外的漏液更主要地被后文的结构所监测,泄漏发生时,泄漏液在土壤中进行扩散,到达一组X形的监测井时,在两个监测井内产生的浓度有所差异,这一差异能帮助监测人员近似地确定泄漏的水平位置,漏点在两个斜置的监测井上所显现的浓度最高值是近似等高的,这一高度位置配合前述的水平位置确定漏点的最终位置。X形布置两个监测井,对于填埋场的包角较大,可以节约监测井的设置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钜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钜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5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