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5938.0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4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牛凯;董超;朴瑨楠;宁子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3 | 分类号: | H03M13/13;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赵元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化 译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对接收的码字序列进行串行抵消列表译码;判断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是否通过循环冗余校验;若未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则基于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确定球译码初始半径;基于球译码初始半径,对接收的码字序列进行球译码,得到球译码的译码结果。可见当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无法通过循环冗余校验时,可以基于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确定球译码的初始半径,相比于现有的直接采用球译码时,需要预设较大的初始半径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计算复杂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行抵消列表译码与球译码相结合的译码方法,能够达到极化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极化码(Polar Code)作为目前唯一可理论证明达到香农极限,并且具有可实用的线性复杂度编译码能力的信道编码技术,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5G中信道编码方案的强有力候选者。
发送端将极化码编码的码字向接收端发送,由于传输的过程中会收到噪声等干扰,接收端接收到的码字并不等同于发送端发送的极化码。因此,需要对接收端的码字进行译码,得到原始的极化码。
现有的极化码译码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引入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的串行抵消列表(Serial Cancellation List Decodin,SCL)译码算法,然而当列表不够大时,该算法不能达到最大似然译码(Maximum Likelihood,ML)的性能。另一种是球译码(Sphere Decoding,SD),球译码可以达到ML性能,但球译码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很难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以实现以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达到极化码的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接收的码字序列进行串行抵消列表译码;
判断所述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是否通过循环冗余校验;
若未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则基于所述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确定球译码初始半径;
基于所述球译码初始半径,对接收的码字序列进行球译码,得到球译码的译码结果。
可选的,所述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最大列表数为Lmax,所述基于所述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确定球译码初始半径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串行抵消列表译码的译码结果中包含的Lmax条译码路径
基于所述Lmax条译码路径确定Lmax个译码消息序列
基于循环冗余校验的编码规则,对所述Lmax个译码消息序列进行编码,得到Lmax个编码序列
基于编码序列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修改所述译码路径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得到译码信息序列所述译码信息序列能够通过循环冗余校验;
基于所述译码信息序列确定所述球译码初始半径r。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译码信息序列确定所述球译码初始半径r的步骤,包括:
基于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球译码初始半径r:
其中,y表示接收的码字序列,1N表示全1向量,B表示比特置换矩阵,G表示极化码的生成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5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