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水井的成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6374.2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田来;杨成艳;任光远;陈佳杰;王童;王汝军;荣伟;王强;张洪岩;杜海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20 | 分类号: | E21B7/20;E21B7/00;E21D5/0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炯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水井的成孔方法,属于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打孔位置压入多级护筒,多级护筒包括多段依次滑动连接的防护筒,防护筒的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有限位环,防护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圈,卡圈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S2:用旋挖钻开始挖孔,旋挖钻挖孔直径小于多级护筒的内径,每挖一段,将多级护筒的内侧的防护筒向下压入一级,直到超过设计底标高一节防护筒的距离;S3:回填砾石,并下放固定座至设计底标高,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圈槽,圈槽与井管的底部相适配;S4:将井管吊放至多级护筒内,使井管落入圈槽内;S5:上拔多级护筒,本发明具有减少洗井时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水井的成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降水井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或者疏干地下水的作用。在矿山坑道或采场中,需要设置降水井,起到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或者疏干地下水的作用;在基坑工程或者建筑工程施工前,往往需要对地基土层进行预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底面标高以下一定深度。
现有的降水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钻机在基坑内进行钻井作业;S2、将井管插入井孔内;S3、沿井孔的边沿位置向井管与井孔侧壁之间填充砂砾;S4、洗井:在井管内放置污水泵,从井孔外向井管与井孔的侧壁之间注入清水,利用污水泵持续从井管内抽水,直到污水泵排出的水流清澈。
现有工艺成井的关键在于成孔时合理选择泥浆的比重,配制泥浆的比重过大,粘度也随之增大,井壁泥皮增厚,维持裸眼钻孔时间更长,但泥浆稀释难度大,洗井的时间长。井管的下部都设置有过滤管,过滤管上设置有透水孔,在洗井的过程中,清水从井管与井孔侧壁之间的砂砾层逐渐渗透,并且经过过滤网和过滤管之后进入井管内,被污水泵抽走,这样就能够逐渐将砂砾层内混杂的泥浆逐渐稀释直到清洗干净,否则泥浆会在过滤网处凝结形成泥皮,泥皮会将过滤网堵死。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洗井较为耗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洗井时间的降水井的成孔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降水井的成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打孔位置压入多级护筒,多级护筒包括多段依次滑动连接的防护筒,防护筒的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有限位环,防护筒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圈,卡圈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
S2:用旋挖钻开始挖孔,旋挖钻挖孔直径小于多级护筒的内径,每挖一段,将多级护筒的内侧的防护筒向下压入一级,直到超过设计底标高一节防护筒的距离;
S3:回填砾石,并下放固定座至设计底标高,固定座的顶端开设有圈槽,圈槽与井管的底部相适配;
S4:将井管吊放至多级护筒内,使井管落入圈槽内;
S5:上拔多级护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圈和限位环的设置,使相邻的防护筒之间能够上下滑动,且不会滑脱,保证了成孔后多级护筒能够被一同取出;
防护筒分段下落时,最内侧的防护筒每次均一同下落,而外侧一同下落的防护筒依次减少,由于下落位置中间的泥土已被旋挖机挖出,使防护筒下落时,受到的泥土挤压力较小,使防护筒的下落较为省力;
同时防护筒下落给防护筒内侧的泥土一定的挤压力,使防护筒内侧的较薄的泥土受到挤压力而塌落,同时与最内侧防护筒抵接的泥土被最内侧防护筒的下落而带动一同下落,从而使防护筒内壁基本不会粘附泥土,且孔壁受到多级护筒远离孔壁轴线的压力,使孔壁较为平整;另外使孔深超过降水孔的标高一节防护筒的距离,使防护筒最后一次下落至孔底后,刚好将防护筒内壁的泥土带落至孔底,保证了设计标高距离内多级护筒的内壁均不会粘附泥土,之后回填砾石和下放固定座,刚好将孔底的泥土覆盖,使孔内基本不会有泥土,减少了清孔步骤,有利于提高成孔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建工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6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