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6694.8 | 申请日: | 201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9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徐修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修来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H02K7/18 |
代理公司: | 芜湖金钥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1 | 代理人: | 谢建华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轮 上条机构 咬合连接 发条盒 发条 能量储存机构 擒纵机构 上条轮 供电系统 充电手机 稳压机构 条盒轮 转动杆 跨轮 立轮 条轴 电池 发电 中部轴承 转动连接 连接条 放电 充能 放能 内圈 稳压 外边 充电 | ||
1.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条机构(1)、能量储存机构(2)、过轮机构(3)与擒纵机构(4),所述上条机构(1)通过跨轮(5)与所述能量储存机构(2)连接,所述能量储存机构(2)对应咬合连接所述过轮机构(3),所述擒纵机构(4)周期性咬合连接所述过轮机构(3);
所述过轮机构(3)另一端咬合连接第一立轮(6),所述第一立轮(6)中部设有第一转动杆(61),所述第一转动杆(61)转动连接发电稳压机构(7);
所述能量储存机构(2)包括上条轮(21),所述上条轮(21)通过跨轮(5)与所述上条机构(1)对应咬合连接,所述上条轮(21)中部设有条轴(22),所述条轴(22)上方固定连接发条(23),所述发条(23)位于发条盒(24)内,所述发条盒(24)内圈中部轴承连接所述条轴(22),且所述发条盒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发条外边,且所述发条盒外侧设有条盒轮(25),所述条盒轮(25)外侧咬合连接过轮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条机构(1)包括手柄(11),所述手柄(11)中部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2),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一端转动连接伸缩筒(13),所述伸缩筒(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转动杆(14);
所述第二转动杆(12)和所述第三转动杆(14)上均设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一轴承(15)上均设有第一连接杆(16),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6)一端均被第二连接杆(17)贯穿,且贯穿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7)下方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8),所述第一连接板(18)下方中部设有第三连接杆(19),所述第三连接杆(19)下端活动连接手机壳体内侧一点。
3.所述第三转动杆(14)一端设有第二立轮(141),所述第二立轮(141)咬合连接所述跨轮(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筒(13)包括包括母槽板(131)和子槽板(132),所述母槽板(131)内口设有第一滑槽(131a),所述子槽板(1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31a),且所述母槽板(131)和子槽板(132)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2)和所述第三转动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31a)和所述子槽板(132)均呈类“十”字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条轮(21)外侧、机箱内设有第四连接杆(26),所述第四连接杆(26)上设有棘爪(261),且所述棘爪(261)通过弹片(262)与所述第四连接杆(26)进行连接,且所述棘爪(261)一端滑动限位所述上条轮(21)外侧的齿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电池不充电手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轮机构(3)包括第四转动杆(31)、第五转动杆(32)、第六转动杆(33)和第七转动杆(34),所述第四转动杆(31)上固定连接第一内过轮(311)和第一外过轮(312),所述第一内过轮(311)咬合连接所述条盒轮(25);
所述第五转动杆(32)上设有第二内过轮(321)和第二外过轮(322),所述第一外过轮(312)与所述第二内过轮(321)进行咬合连接,且所述第六转动杆(33)上设有第三内过轮(331)和第三外过轮(332),且所述第三内过轮(331)和所述第三外过轮(332)之间、所述第六转动杆(33)上设有擒纵轮(333),所述第二外过轮(322)咬合连接所述第三内过轮(331),且所述擒纵轮(333)咬合连接所述擒纵机构(4);
所述第七转动杆(34)上设有第四内过轮(341)和第四外过轮(342),所述第三外过轮(332)咬合连接所述第四内过轮(341),所述第四外过轮(342)咬合连接所述第一立轮(6),且所述第四外过轮(342)和所述第一立轮(6)外侧的齿形结构均为斜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修来,未经徐修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66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