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樱桃和/或番茄果实产后霉烂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6883.5 | 申请日: | 201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3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搏;何鹏飞;吴毅歆;沈艳;卜姝文;赵德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B7/155;C12R1/07 |
代理公司: |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53207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502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樱桃 番茄 果实 产后 霉烂 生物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樱桃和/或番茄果实产后霉烂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该生物防治所用的菌株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YN2011,其保藏号为CGMCC No.5724。本发明微生物制剂含该菌株,用该微生物制剂浸泡樱桃和番茄果实10分钟,在2℃‑25℃下,贮藏30天,对樱桃和番茄果实产后霉烂病的相对防效达100%。本发明方法及其产品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无毒、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方法、菌株和微生物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株胶质芽孢杆菌及其对运输和贮藏中樱桃和/或番茄果实霉烂病的生物防治。
技术背景
樱桃和番茄果实霉烂病是樱桃和番茄果实运输和贮藏期发生的一种常见侵染性病害。樱桃和番茄果实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直暴露于空气中,受着各种霉菌的威胁,因樱桃和番茄果实在生长后期,果实里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极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在樱桃和番茄果实运输和贮藏和存储过程中,一旦条件适宜,樱桃和番茄果实易发生霉烂变质,基本上丧失了利用价值,给樱桃和番茄果实生产者和经销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运输和贮藏期间的延长,樱桃和番茄果实霉变率达到50%-100%。樱桃和番茄果实霉变后,其内含物质被迅速分解,正常结构和内含物遭受破坏,果实表生白色、灰白色、灰色霉状物,果皮变黑、软腐,失去了使用价值,并且在霉烂过程中还产生霉菌毒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运输和贮藏期,樱桃和番茄果实的霉烂主要由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镰刀菌(Fusarium spp.)等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灰霉菌占主导地位。影响樱桃和番茄果实发生霉变的因素很多,除了周围空气中,运输和贮藏设施、设备、樱桃和番茄果实表面含有大量霉菌外,霉变程度受运输和贮藏期间温度、湿度影响。有研究表明,运输和贮藏过程霉烂病的病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在2~31℃均能生长,20~23℃最适,其分生孢子萌发所需相对湿度85~100%,适宜相对湿度92~95%。
目前,有关运输和贮藏期间樱桃和番茄果实霉变防治技术报道的不多,大多数樱桃和番茄果实霉变防治技术集中在樱桃和番茄果实贮藏期间。目前报道的樱桃和番茄果实防止霉变的方法主要有:冷藏库贮藏、气调库贮藏、简易硅窗气调贮藏、电子保鲜法(高压电场保鲜法)、化学保鲜剂法。然而,目前常用的保鲜法需要有特殊设备和条件,化学保鲜剂还有果实不安全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当以灰霉菌为主导病原菌时,它能在4℃左右仍然能很好生长,繁殖,引起樱桃和番茄果实在低温贮藏期继续被为害。目前,未见用生物防治或其产品来防治运输和贮藏期间樱桃和番茄果实霉烂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在运输和/或贮藏中防治樱桃和番茄果实霉烂措施存在需要有特殊设备和条件,成本较高,化学保鲜剂存在果实不安全,且防治效果均较差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樱桃和/或番茄果实产后霉烂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及其菌株。
本发明提供一株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YN2011,其保藏号为:CGMCC No.572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樱桃和/或番茄果实产后霉烂病的微生物制剂含上述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YN2011。
所述的防治樱桃和/或番茄果实产后霉烂病的微生物制剂中的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YN2011的有效活菌数为1.0×106cfu/mL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6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