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7377.8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葛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513 | 分类号: | D06M13/513;D06M10/02;D06M10/08;D01F8/18;D01F8/16;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香 抗菌 防水 织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抗菌剂包裹在有机无机复合脂质形成的稳定硅质体中;(2)将一定量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完全溶解于90%乙酸溶液,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3)采用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壳聚糖/聚氧化乙烯纳米纤维;(4)将纳米纤维浸泡在抗菌硅质体溶液中进行接枝反应后经等离子处理器处理之后风干;(5)将风干的纳米纤维浸泡在含有机无机复合脂质的乙醇溶液中负压闪爆,之后水洗,高温烘干制得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这种非织造布具有持久的的抗菌效果,同时防水性能良好,并带有一定的植物芳香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用传统无纺布、棉纱等材料作为医用织物的时候,由于织物纤维直径较粗,纤维孔径较大,因此对携带致病菌微粒的过滤效果不太理想。而采用纳米纤维作为医用织物,其超细的直径和极小的孔隙率可以有效地过滤带病微粒等物质。但是,作为抗菌性的纳米纤维,如果仅仅将抗菌剂与高聚物简单的静电混纺,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抗菌药物的突释现象。
另外,由于非织造布的表面疏松决定了其透水导水特性较好,反之其防水性能较差。因此,在不影响非织造布透气性和孔隙率的前提下赋予非织造布防水特性,必须进行防水整理。特别是壳聚糖、聚氧化乙烯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形成材料后会溶胀崩解,也会造成释放后期的突释效应。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类既具有如纳米纤维直径小、孔隙率小可以有效阻隔极细粒子或气溶胶的特性,又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稳定释放药物的纤维载体,从而解决抗菌药物突释的问题,使之有效地抑菌或杀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将抗菌剂与纤维的紧密结合,不会产生明显的突释效应,使非织造布能够长效保持抗菌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质量比为(0.1~0.2):(1~3)的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与抗菌剂,将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脂质溶于三氯甲烷中,蒸发除去三氯甲烷得到类脂质薄膜,向所述类脂质薄膜中加入抗菌剂,搅拌混匀并迅速加热到45~50℃,维持10~30s同时在水浴中进行超声,之后冷却至4℃后静置,经脂质体挤出器挤出,得到抗菌硅质体溶液;
S2:将壳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完全溶解于90v/v%乙酸溶液,搅拌均匀,得到纺丝液;
S3:采用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壳聚糖/聚氧化乙烯纳米纤维;
S4:将步骤S3得到的纳米纤维浸入所述抗菌硅质体溶液中,进行接枝反应;
S5:将经接枝反应的纳米纤维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表面处理,低温风干;
S6:将步骤S5得到的纳米纤维浸泡在含有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脂质的乙醇溶液中负压闪爆,待乙醇完全蒸干之后水洗,高温烘干制得芳香抗菌防水非织造布;
其中,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脂质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优选的,所述抗菌剂包括茶树精油、尤加利精油和牛至精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抗菌剂的浓度为20~40g/L。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与所述三氯甲烷混合的质量体积比为100~200:10mg/mL,所述脂质体挤出器采用聚碳酸酯滤膜,所述聚碳酸酯滤膜的孔径为0.5~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7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