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麦角甾醇联合吉非替尼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7667.2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3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绳武;黄挺;吴梅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31/5377;A61K31/575;A61P1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沈涛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角 联合 吉非替尼 脂质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角甾醇联合吉非替尼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该法以硫酸铵梯度法包载GEF,制备ERG联合GEF复方脂质体;具体制备工艺如下:SPC、Chole、ERG,用氯仿充分溶解,置于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真空干燥至无味;加入纯水置于水平摇床上水化20~50min,得到中间品;将中间品放置于冰浴下,超声处理;最后依次采用多级微孔滤膜过滤,最后用0.1μm的聚碳酸酯膜高压挤出。本发明以GEF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设计优化ERG/GEF‑LIP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体外累积释放度、过氧化值进行初步考察,针对耐药细胞PC‑9/GR进行体外抗肺癌初步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麦角甾醇联合吉非替尼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增高,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关注的难题之一。据统计,2015年中国大约新增了约430万例癌症病例,以及有约281万例癌症患者死亡,其中肺癌占据首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编制的《2018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估计》提供了一份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报告,预计2018年将有1810万新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占总病例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癌症死亡人数的18.4%)。临床上发现,肺腺癌已经逐渐替代肺鱗癌成为肺癌发病率最高的病理类型,约占NSCLC的一半,而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5%。
目前,临床一线化疗用药(铂类,阿霉素,紫杉醇等)在化疗过程中,均会出现多药耐药现象,最终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GEF是最早用于治疗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常用于二线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GEF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EGFR靶点的NSCLC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与三磷酸腺苷(ATP)竞争和EGFR的结合,通过AKT等途径阻断EGF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自身磷酸化以及活化,阻断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生长,阻断 PI3K-AKT等下游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起到抗肿瘤作用。对于发生EGFR突变的患者,GEF副作用的发生程度相较于化疗明显减轻。同时研究表明在女性患者、亚裔患者以及不吸烟患者中更多的观察到EGFR基因的突变。报道显示,东方国家的肺癌患者在临床上GEF的疗效往往都要好于西方国家。可见,GEF的深入研究对亚洲NSCLC患者有重要意义。
针对肺癌,寻找一种能够与GEF产生协同作用的药物,拓展GEF的应用范围,改善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在探讨了ERG与GEF联用具有协同抗肺癌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ERG与GEF联用的药物制剂进行了脂质体的药物制剂开发。并对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麦角甾醇联合吉非替尼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硫酸铵梯度法包载GEF,制备ERG联合GEF复方脂质体;具体制备工艺如下:摩尔比(3~7):1的SPC与Chole、载药量5~15wt%的ERG,用氯仿充分溶解,置于30~50℃水浴的旋转蒸发仪上旋干,真空干燥至无味;加入纯水置于水平摇床上水化20~50min,转速100~200rpm/mL,得到中间品;将中间品放置于冰浴下,探头超声10~30min,超声1~5s,停0.5~2s;依次采用多级微孔滤膜过滤,最后用0.1μm的聚碳酸酯膜高压挤出,即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SPC与Chole的摩尔比为5: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ERG的载药量10wt%。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转速为130~160rpm/mL。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多级微孔滤膜分别为0.8μm、0.45μm、0.22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7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