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9892.X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8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许恒毅;黄瑾;宛林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44;A61L15/46 |
代理公司: | 36100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里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30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敷料 生长因子 负载纳米 慢性创面 制备 聚电解质复合物 海藻酸钙 壳聚糖 壳聚糖醋酸溶液 海藻酸钠溶液 壳聚糖衍生物 生物活性因子 放射治疗 氯化钙溶液 抑菌组合物 创面清洗 创面修复 海藻酸钠 核心微球 医用敷料 抑菌性能 制备过程 纳米银 滴加 基质 交联 缺血 微球 糖尿病 诱导 癌症 修复 治疗 | ||
1.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该医用敷料包括纳米材料、基质和生物活性因子,按适当比例混合,涂抹于医用无纺布上,转移至医用胶带上压封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材料为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其平均使用浓度为3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与海藻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壳聚糖衍生物选用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或壳聚糖季铵盐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配置方法,壳聚糖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溶液配制成1%~2.5%(W/V)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加入1%~4%(W/V)CaCl2溶液,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氯化钙混合溶液;配制1%~2.5%(W/V)的海藻酸钠溶液,匀速搅拌30min后过滤洗涤形成壳聚糖与海藻酸钙质量比为1:2~2:1,其中,壳聚糖可以用壳聚糖衍生物代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活性因子为胚胎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或几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含表皮生长因子(EGF)、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胚胎干细胞来源于人或动物;成体干细胞为来源于人或动物的脐带血干细胞、羊水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医用无纺布在使用前需用1%~2.5%的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浸泡1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生物活性因子、基质与纳米材料的混合方法,取对数期分泌的生长因子,以1:1的比例溶于海藻酸钠溶液,得到生物活性因子浓度为200ug/g~400ug/g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包埋于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中,再与30ppm的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1%~2.5%(W/V)的壳聚糖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在pH=7.0,温度为37℃条件下进行,此环境下结合率最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液均匀涂抹在处理好的医用无纺布上,通过常温自交联30min的方法得到负载生长因子和纳米银颗粒的水凝胶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胶带是带压敏胶的PU膜胶带,将未与水凝胶交联的无纺布与PU膜医用胶带上的压敏胶粘连,隔离纸覆盖水凝胶,得到了负载纳米银和生长因子的医用敷料。
12.一种负载纳米银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医用敷料制备方法,其步骤:
a.基质的制备:壳聚糖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醋酸溶液配制成1%~2.5%(W/V)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加入1%~4%(W/V)CaCl2溶液,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氯化钙混合溶液;配制1%~2.5%(W/V)的海藻酸钠溶液,匀速搅拌30min后过滤洗涤形成壳聚糖与海藻酸钙质量比为1:2~2:1,其中,壳聚糖还可以用壳聚糖衍生物代替;
b.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制备: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于37℃、5%CO2的条件下对干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到90%左右、细胞浓度达到1~10×106时,吸取含有干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离心,弃沉淀取上清液冷冻干燥后备用;
c.将生长活性因子以1:1的比例溶于其中得到含有生物活性因子的海藻酸钠溶液;利用10ml注射器抽取一定的EGF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上述壳聚糖氯化钙混合溶液中,生物活性因子的浓度为200ug/g~400ug/g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包埋生物活性因子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核心微球;
d.将c得到的负载生长因子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核心微球与30ppm的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1%~2.5%的壳聚糖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液;
e.用1%~2.5%(W/V)的海藻酸钠溶液对医用无纺布进行浸泡12h后,将上述混合液均匀涂抹在处理好的无纺布上,常温自交联30min形成负载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的水凝胶布;
f.将负载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纳米银抑菌组合物颗粒的水凝胶布转移到带压敏胶的PU膜医用胶带上,将未与水凝胶交联的无纺布与PU膜医用胶带上的压敏胶粘连,隔离纸覆盖水凝胶,得到了负载纳米银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慢性创面敷料;
g.将e步所得用20kGy剂量60Co辐照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8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吸水高弹性医用抗菌绷带
- 下一篇:止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