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线束拉伸弯折耐劳测试机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39963.6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青山;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青山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0;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线束 测试 拉伸 夹板 驱动机构 线束测试装置 测试机械 人工操作 底座 弯折 测试过程 对称安装 线束测试 准确度 弯折的 内壁 线束 折弯 自动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线束拉伸弯折耐劳测试机械,包括底座、夹板、驱动机构和测试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方对称安装有夹板,夹板之间安装有测试辊,驱动机构安装在测试辊内壁之中。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对电子线束进行耐劳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一,现有线束测试装置在进行线束测试时容易发生线束脱落的现象,稳定性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二,现有线束测试装置只能针对电子线束的单个项目进行测试,局限性强,适用范围差,可以实现对电子线束整体进行拉伸弯折的耐劳测试,稳定性高,准确度高,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本发明中设计的测试辊与驱动机构之间配合使用能够对电子线束同时进行折弯和拉伸的耐劳测试,无需人工操作,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耐劳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线束拉伸弯折耐劳测试机械。
背景技术
电子线束是连接各个电器与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在电源、开关、电器和电子设备之间传递电信号,电子线束是电路的网络主体。因此电子线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拉伸弯折等耐劳测试。
目前,由于线束的直径相对较小,现有的线束测试装置在进行拉伸弯折测试时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发生,而且不便于拆卸,缺乏稳定性,并且现有的线束测试装置普遍不能同时对线束进行拉伸和弯折的测试,只能单个项目进行测试,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线束拉伸弯折耐劳测试机械,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当中采用现有线束测试装置对电子线束进行耐劳测试时存在的难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线束拉伸弯折耐劳测试机械,包括底座、夹板、驱动机构和测试辊,所述的底座上方对称安装有夹板,夹板之间安装有测试辊,驱动机构安装在测试辊内壁之中;其中:
所述的测试辊包括活动环、弹性胶带、固定环、旋转电机和线束卡槽,测试辊为工字型的内部空腔结构,测试辊的空腔内壁上等间距设有活动孔,测试辊内壁之间套设有弹性胶带,弹性胶带上套设有活动环和固定环,活动环与活动孔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相互配合运动,固定环固定在测试辊外壁上,固定环与活动环之间通过连接弹簧相连接且固定环与活动环上端开设有线束卡槽,测试辊左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安装在夹板上;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螺母和驱动电机,驱动机构安装在测试辊的空腔内壁中,驱动电机安装在测试辊内壁上,螺纹杆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螺纹杆外壁通过螺纹啮合的方式安装有螺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束卡槽包括回位弹簧、支架和圆辊,支架(两端通过轴承安装有圆辊,支架与线束卡槽之间通过回位弹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胶带呈两侧向中部逐渐凹陷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活动环呈圆环状,由四块弧形块通过弹簧首尾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活动环内壁安装有配合活动孔运动使用的活动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螺母的上端面为直径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的圆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测试辊通过轴承安装在夹板上。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对电子线束进行耐劳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一,现有线束测试装置在进行线束测试时容易发生线束脱落的现象,稳定性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二,现有线束测试装置只能针对电子线束的单个项目进行测试,局限性强,适用范围差,可以实现对电子线束整体进行拉伸弯折的耐劳测试,稳定性高,准确度高,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青山,未经赵青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9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