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2786.7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沈祥;任重远;简夕忠;江娜;王旭阳;李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4D37/32;F16L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导管连接装置,包括:地面接头,其与气源设备气密连接;连接管,其一端与地面接头气密连接;调节支架,其包括附着在连接管外表面上的支座部和自支座部延伸的至少两个支脚部;吸盘,其附连在调节支架的至少两个支脚部的末端处,用于吸附在表面上;以及柔性管,其一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气密连接,其另一端则完全覆盖在吸盘所吸附的表面的开口上。本发明不再需要地面冷却风扇、冷却单向阀及其相关的旁路导管,从而去除多余重量,提高了飞机的经济效益;并且本发明采用的是与飞机相同的低压地面接头国际设计标准,因而能够直接连接现有的地面气源设备;此外本发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快拆快卸,由此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吸附式导管连接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飞机惰化系统在地面维护时与冷边气源导管的表面吸附式导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领域中,燃油箱的防爆问题一直是飞机适航与安全关注的焦点。近二十年来,全球范围内接连发生由于油箱燃油蒸气过高造成的油箱爆燃事故。为此FAA通过25-981条款及SFAR 88,明确提出了针对该领域的适航要求及系统安装标准,并要求在飞机上安装油箱惰化系统。该油箱惰化系统就是利用空气分离组件控制油箱上部气相空间内的体积氧浓度,在飞机飞行的全过程中,使该氧浓度始终低于燃油燃烧所需的氧浓度下限,从而达到防爆抑爆的目的。飞机惰化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飞机的生存力、利用率和可靠性。
飞机惰化系统是从飞机气源系统引气,经过臭氧转换器、压力调节、温度调节等功能后,把温度、压力及流量合适的气体供给氮氧分离系统,满足燃油系统对燃油箱内较低氧气含量的要求。飞机惰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向油箱内冲入惰化空气来防止燃油蒸气可能点燃而引起爆炸。
对飞机惰化系统的最基本的设计要求是应保证飞机在地面和任何飞行条件下,通过活门、换热器等部件,将发动机引气处理为满足油箱惰化要求的气体,既要满足油箱惰化流量的要求,又要满足惰化系统供气压力和供气温度的要求。
在典型的民用飞机惰化系统中,发动机引气气体经过处理后,供入到惰化管路,先经过臭氧转换器,将引气中的臭氧转化为氧气,再经过活门降压,然后引气气体经过换热器与冲压空气进行散热降温,为使供气温度恒定,为惰化系统设置了一条配平支路,通过调节配平支路的流量,可以控制供气温度,在臭氧转换器后面设有关断活门,如果供气温度过高,则活门会关断,以防对现有设备造成影响。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领域中,典型地,飞机惰化系统利用冲压空气作为冷却源来对飞机惰化系统进行冷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可以提供满足飞机惰化系统需求的冲压空气流量,然而在飞机惰化系统在地面维护时,则无法利用冲压空气来向冷边供气。
在目前传统的飞机惰化系统地面维护技术方案中,通常是在飞机惰化系统的冷边管路上加装地面冷却风扇和冷却单向阀。图1就示出了这种现有的飞机惰化系统地面维护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示出了换热器1,该换热器1具有两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分别是热边进口A和热边出口A’以及冷边进口B和冷边出口B’。冲压空气从冷边进口B进入换热器,故该冷边进口B也称之为冲压空气进口,然后该冲压空气经由冷边出口B’排入到大气中,故该冷边出口B’也称之为冲压空气出口。如图所示,在冷边管路上并联安装有地面冷却风扇2和冷却单向阀3。当进行飞机惰化系统地面维护时,地面冷却风扇2被启动,以便从飞机外界环境抽取气体而向飞机惰化系统的冷边提供所需的空气流量。
然而,上述飞机惰化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即该飞机惰化系统在飞机离地之后进入工作状态即可保证燃油系统安全性,而其地面冷却风扇2仅在该飞机惰化系统地面维护时启用,因而在飞机离地之后,该地面冷却风扇2即处于关闭状态。但是,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上述地面冷却风扇2、冷却单向阀3及其相关的旁路导管都将成为飞机飞行时多余的重量,从而增加了油耗并由此严重影响了飞机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2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无人机的太阳能配运站
- 下一篇:一种电动航食车上装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