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3299.2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5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朴厚;朱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E02D1/0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谢浪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井 周边 路基 密实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以下水井中心为圆心,在下水井外围环状布设均匀分布且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并记录其方位角坐标;在震源点激发地震波,利用地震传感器与路面耦合接收地震波;绕井一周完成地震波采集波列,将采集波列按方位角展开呈示,对不同方位角的采集信号进行各自震动响应频谱分析,依据响应频谱幅度异常且低频响应幅度较大的信号特征判断该方位角上路基存在松散或脱空隐患,对该部位进行待补强标记。该方法能够快速的检测出下水井周边路基是否密实,进而在下水井周边路面下沉、开裂之前进行隐患检测,并根据隐患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强修复,保障下水井处相关结构的健康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必要的排水设施,公路上广泛存在下水井。驾车行进在公路上,不论城市大小,井旁存在沉降、塌陷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影响道路美观,行车平顺,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治理时开挖回填还要封路作业,施工也极不方便;即使完成了修补,由于施工面积极小,在井旁还是会留下“疤痕”,影响道路美观。
下水井自上而下由井盖、支座、井墙和排水管组成,该结构物对周围公路结构介质来说是异型结构,尽管下水井材料构件和工艺目前有了较大提升,但下水井周边的公路路面和路基结构与之相比存在明显的力学性能差异,路面运行一段时间后,还是普遍存在局部下沉、开裂等伤损现象,尤其是局部不均匀下沉严重时会导致下水井机构破坏。下水井周边路面下沉、开裂影响道路美观,对行车平顺安全带来较大影响,是城市路面的一大污点。后期即便可以采用各种修补方法,但都很难标本兼治。最好的办法是能提前检测井旁结构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前治理。
近地表隐蔽目标探测主要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类技术方法,对于上述隐患,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法包括电法、地震勘探、地质雷达等等,但井盖、支座或井墙可能含有金属构件,电法和地质雷达存在技术障碍,地震勘探方法通常采用直线测线,在圆形井盖周围不好实施,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比解释手段。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能够在下水井周边路面下沉、开裂之前进行隐患检测,并根据隐患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强修复,保障路面、下水井等相关结构的长期健康运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的检测出下水井周边路基是否密实,进而在下水井周边路面下沉、开裂之前进行隐患检测,并根据隐患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补强修复,保障路面、下水井等相关结构的长期健康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下水井周边路基密实度检测及补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下水井中心为圆心,在下水井周边路基上环状布设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并记录其方位角坐标;
步骤二:依次用激励震源在地震波激励点上敲击路面激发地震波,利用地震仪同步地用地震传感器与传感器接收点耦合接收地震波;
步骤三:绕井一周完成地震波采集波列,将采集波列按方位角展开呈示,对不同方位角的采集信号进行各自震动响应信号频谱分析,基于相同地球物理背景下地震波激发响应信号相近的原则,若频谱分析显示某方位角上对应的信号特征响应频谱幅度异常且低频响应幅度较大,则可以判断该方位角上路基存在松散或脱空隐患,在该方位角上成对激励点和接收点之间的路面上做待补强标记;
步骤四:对上述待补强标记位置处路基进行补强。
进一步的,成对的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在下水井周边均匀分布且位于同一个半径的检测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环在所述下水井外间隔设置多个,每个检测环上均设有所述地震波激励点和传感器接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32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