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4967.3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8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郭万宋;朱小生;楼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链条总厂 |
主分类号: | B23P15/24 | 分类号: | B23P15/24;B22C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温艳华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筋板 铸造模具 连接条 制作 木模 焊接 等离子切割机 金属板材切割 凹槽形成 间隔排列 金属材质 木材资源 平台上将 人工成本 图纸数据 制作周期 铸件毛坯 铸造型腔 自动下料 传统的 片状体 应用 耗时 切割 自动化 节约 保证 统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制作时,按照铸件毛坯图制作铸造模具的结构图,其中所述铸造模具包括多个筋板和多个连接条,每一个筋板为片状体,筋板自身形成一个凹槽;将制作的图纸数据输入等离子切割机并自动下料将金属板材切割成筋板形状,以获得多个筋板;在一平台上将多个筋板和多个连接条焊接成一体,使得所有的筋板间隔排列并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所有筋板的凹槽形成铸造型腔,筋板和连接条构成所述铸造模具。筋板和连接条均采用金属材质,取代传统的木模,不仅节约木材资源,而且可以自动化切割,焊接耗时也较短,使得整个制作工时仅为木模的五分之一,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品质稳定统一,质量有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替代传统木模的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砂型铸造都采用木模,用于砂型铸造的木模也叫木质笼廓模。木模是铸造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目前其制作主要还是靠手工。制作大型的铸件模型时,首先主要依据铸件工艺图纸上的线条尺寸,并考虑合理的木模结构和收缩余量等因素,由木模工放样,再下料胶合拼接。木模制作的整个流程基本都是人工操作,一个木模要一至两周才能完成,制作周期长,人工费用高。如果是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则费用更高。另外,木模的制作品质依赖于木模工的手艺,制作过程报废率也较高,难以保证稳定的品质。木模一旦报废不能重新利用。制作木模需选用优质木材,例如红松、白松、水曲柳等,制作木模会消耗大量的森林木材资源。而且木模易受潮变形,不能防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解决现有木质模具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品质难以稳定、易受潮变形、不能防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图步骤:按照铸件毛坯图制作铸造模具的结构图,其中所述铸造模具包括多个筋板和多个连接条,每一个所述筋板为片状体,所述筋板自身形成一个凹槽;
下料切割步骤:将制作的图纸数据输入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中心,通过等离子切割机自动下料将金属板材切割成所述筋板形状,以获得多个所述筋板;
焊接步骤:在一平台上将多个所述筋板和多个所述连接条焊接成一体,使得所有的所述筋板间隔排列并通过所述连接条连接在一起,所有筋板的所述凹槽形成铸造型腔,所述筋板和所述连接条构成所述铸造模具。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制图步骤中,先将铸件结构图分模分型并设定加工量、收缩量、冒口结构,从而得到铸造毛坯图;根据铸件毛坯图的轮廓线和多个不同位置的截面图制得所述铸造模具的结构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制图步骤中,利用CAD软件对所述铸造模具的结构图进行处理并设定所述筋板的厚度和相邻所述筋板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筋板和所述连接条均采用钢材。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下料切割步骤中,将金属板材下料切割成形状为“凹”字型或者“V”型的所述筋板。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焊接步骤中,将至少三根所述连接条和所述筋板焊接在一起,其中两根所述连接条分别对应地焊接于所述筋板的两侧位置,其余的所述连接条焊接于所述筋板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焊接步骤中,至少一根所述连接条和筋板的所述凹槽内表面焊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铸造模具,所述模具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铸造模具的应用,所述铸造模具应用于硬模铸造,将石墨贴附在所述铸造模具的所述筋板之间,再将所述铸造模具和砂箱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链条总厂,未经诸暨链条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4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模数尼曼蜗杆加工方法
- 下一篇:自动装配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