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人立体体验的投影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6167.5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段冰;林伟;张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兆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122 | 分类号: | H04N13/122;H04N13/161;H04N13/275;H04N13/327;H04N13/363;H04N13/36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董慧婷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视频 成像组件 投影单元 立体体验 投影屏 光线投射 投影显示 位置信息计算 实时获取 实时渲染 投影阵列 投射 反射 校正 播放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人立体体验的投影显示方法,要解决的是多人立体体验的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多个投影单元以多画投影阵列的方式排列,投影屏中的不同位置安装有多个成像组件,实时获取所有体验者的位置信息和体验者的数量;步骤二,每个投影单元播放独立的立体视频,利用每个体验者的位置信息计算该体验者的光线投射角度,将每个投影单元的立体视频通过体验者相应的光线投射角度投射至成像组件,成像组件反射立体视频,最终到达同一块投影屏中,再对立体视频进行实时渲染、编码和校正即可。本发明通过体验者的位置、成像组件、多个投影单元和投影屏的共同配合,可以使得每个体验者独立获得自己专属对应的立体视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领域,具体是一种多人立体体验的投影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影像是当今影视作品及虚拟现实内容中常见的一种播放显示形式,可以使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受。而通过人机交互与意图理解,又可以使立体视频内容能够按照用户的移动方位进行实时渲染,产生符合用户移动视角的立体视觉效果,让用户感到自己就是主角,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用户的存在感与沉浸感。
投影方法是立体影像的基础,现有的投影显示方法都是基于单一视点进行,多人同时体验的体验效果差,人们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人立体体验的投影显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人立体体验的投影显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多个投影单元以多画投影阵列的方式排列,投影屏中的不同位置安装有多个成像组件,实时获取所有体验者的位置信息和体验者的数量;
步骤二,每个投影单元播放独立的立体视频,利用每个体验者的位置信息计算该体验者的光线投射角度,将每个投影单元的立体视频通过体验者相应的光线投射角度投射至成像组件,成像组件反射立体视频,最终到达同一块投影屏中,再对立体视频进行实时渲染、编码和校正即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还包括根据体验者、成像组件、投影单元和投影屏的位置信息生成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分割成多个投影块,相邻投影块之间有8-15%的重合,得出投影单元的最佳位置并且调整投影单元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成像组件包括偏振元件、平面镜和相位调制器,偏振元件用于将立体视频的光信号转换为线偏振光,平面镜用于反射线偏振光,相位调制器用于按照帧时序将入射的线偏振光调制为时序切换的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保证立体视频的传输。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偏振元件包括水平偏振片与垂直偏振片,使用效果更佳。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成像组件还包括X棱镜、光纤耦合器或双分色镜中的任意一种,人们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部件,进一步加强成像效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校正包括色彩校正和视频校正,色彩校正可以增加投影显示后的对比度和饱和度,视频校正可以屏蔽掉其他的立体视频,得到对应的立体视频。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色彩校正包括增强阴影部分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每个像素点颜色的调整以及根据投影屏的参数调整对比度,使得投影显示的真实度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不同体验者的位置、成像组件、多个投影单元和投影屏的共同配合,可以使得每个体验者独立获得自己专属对应的一组立体视频,投影显示效果好,使得整个群体产生良好的使用体验,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兆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兆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