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隔离条件下的数据摆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6478.1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0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梁用语;杨国正;刘京菊;戚兰兰;闫雪虎;钟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12 | 分类号: | H04L27/12;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专利中心 11215 | 代理人: | 刘光德;彭霜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隔离 条件下 数据 摆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隔离条件下的数据摆渡方法及系统,以输电线或供电线为传输介质,该方案采用一种利用计算机设备的交流供电线的电流扰动来传输信号的网络隔离条件下数据传输技术方案,被网络隔离的计算机依然可以向外界传输数据,实现了输电线电流信号捕获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捕获到输电线的电流信号大小,采用数据调制与解调的技术方案,用于将数据调制到计算机供电线的电流中,并能够被捕获并解调。从而最终实现文件的传输过程。有效的突破网络隔离的限制,实现数据的摆渡通信;避免常规摆渡通信手段容易被监控和发现的问题;从而实现能够以较小代价实现较远的传输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隔离条件下的数据摆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两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方法:通过IP网络(有线和无线),USB接口传输,串口传输等。另一类是非常规方法:视频(图像)摆渡,电磁泄漏内容还原等。
(1)IP网络(有线和无线)
计算机设备之间最常用的数据交互的方式就是IP网络。IP是英文 Internet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
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USB接口传输
USB(Universal Serial Bus)全称通用串口总线,USB为解决即插即用需求而诞生,支持热插拔。USB是主从模式的结构,USB总线属于一种轮询式总线,主机控制端口初始化所有的数据传输。每一总线动作最多传送三个数据包,包括令牌(Token)、数据(Data)、联络(HandShake)。按照传输前制定好的原则,在每次传送开始时,主机送一个描述传输动作的种类、方向、USB设备地址和终端号的USB数据包,这个数据包通常被称为令牌包(TokenPacket)。USB设备从解码后的数据包的适当位置取出属于自己的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不是从主机到设备就是从设备到主机。
在传输开始时,由标志包来标志数据的传输方向,然后发送端开始发送包含信息的数据包或表明没有数据传送。接收端也要相应发送一个握手的数据包表明是否传送成功。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USB数据传输,在主机和设备的端口之间,可视为一个通道。USB中有一个特殊的通道一缺省控制通道,它属于消息通道,设备一启动即存在,从而为设备的设置、状态查询和输入控制信息提供一个入口。
(3)串口传输
串行接口(Serial port)又称“串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通常指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扩展接口。串口的出现是在1980年前后,数据传输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出现的初期是为了实现连接计算机外设的目的,初期串口一般用来连接鼠标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摄像头和写字板等设备。串口也可以应用于由于两台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互联及数据传输。由于串口(COM)不支持热插拔及传输速率较低目前部分新主板和大部分便携电脑已开始取消该接口。目前串口多用于工控和测量设备以及部分通信设备中。
常见的有一般电脑应用的RS-232(使用 25 针或 9 针连接器)和工业电脑应用的半双工RS-485与全双工RS-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