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6490.2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艳;唐琰;李劲松;王炳辉;张雷;侯贺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金诗琦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海岸 侵蚀 格栅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工格栅(1),所述土工格栅(1)上有若干网孔,底端固定在海底土(5)内,所述土工格栅(1)内设置土工布(2),所述土工格栅(1)之间通过土工扎带(3)相连;
所述土工格栅(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曲面(101)、第二曲面(102)、第三曲面(103)、第四曲面(104)、第五曲面(105)、第六曲面(106)、第七曲面(107)、第八曲面(108)和第九曲面(109),所述第一曲面(101)、第三曲面(103)、第七曲面(107)和第九曲面(109)横截面的弧角、弧长均相同,所述第二曲面(102)、第四曲面(104)、第六曲面(106)、第八曲面(108)的弧角、弧长均相同,所述第五曲面(105)与第四曲面(104)、第六曲面(106)平滑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1)两两之间纵向间隔均匀个网孔进行绑扎固定,横向将土工格栅(1)接触点进行绑扎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1)为钢塑土工格栅,幅宽为4~6m,厚度为2~3mm,纵横向极限拉力大于150k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2)为防腐蚀土工布,幅宽为4~6m,其横向、纵向拉伸强度大于等于9.5k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扎带(3)为自锁式尼龙扎带,宽度小于网孔最小边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1)的高度为4~6m,插入海底土(5)的深度为1~2m,土工格栅(1)的顶部保持在相同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地质勘查:测量出涨潮和退潮时的最高和最低水位线,借助水下摄像机和声呐系统,确定海岸边地貌情况和海岸边岸深,确定格栅笼布置路线、各槽段土工格栅(1)沿海岸边的具体高度;
(b)格栅笼预制:根据步骤(a)确定的格栅笼布置路线,计算土工格栅(1)和土工布(2)的总用量,按照格栅笼套模肋条(705)隔开的两部分的长度裁剪土工格栅(1)和土工布(2),用土工扎带(3)将土工布(2)绑扎在土工格栅(1)内侧,扎好后用土工扎带(3)沿着纵向每隔6个网格将格栅笼闭合处进行绑扎,形成单个格栅笼;
(c)格栅笼套模安置:先将格栅笼套模(7)底端的活瓣笼靴(701)采用低强度胶布固定在格栅笼套模(7)的内边缘上,根据步骤(a)确定的格栅笼布置路线,定位格栅笼套模(7),将格栅笼套模(7)压入海底土(5),深度为1~2m;
(d)格栅笼安置:将预制完成的格栅笼垂直吊起,将格栅笼定位并压入格栅笼套模(7)内,格栅笼安置后,将格栅笼套模(7)拔出;
(e)格栅笼连接:将格栅笼套模打入土体内时,将格栅笼套模左侧开口处套入格栅笼的第五曲面(105)中,使其形成首尾相连,第五曲面(105)的竖向肋条(705)两侧的土工格栅(1)和相邻格栅笼之间用土工扎带(3)沿着纵向进行连接绑扎,根据步骤(a)确定的最低水位线,将最低水位线以上的相邻格栅笼连接处按每隔6个网格绑扎一次的方式进行绑扎;
(f)重复以上(c)~(e)步骤,直至格栅笼将需要防护的海岸边线全部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笼套模(7)包括内壳(702)和外壳(703),内壳(702)和外壳(703)在第五曲面(105)的中点处采用竖向肋条(705)连接,所述活瓣笼靴(701)设置在外壳(703)的底端,内壳(702)底边比外壳(703)底边凸出30~40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护海岸侵蚀的格栅笼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03)的外侧面上设置吊耳(7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4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