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水位浅埋黄土隧道控制沉降收敛施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746516.3 申请日: 2019-08-14
公开(公告)号: CN110469345B 公开(公告)日: 2020-09-18
发明(设计)人: 张岳;殷浩喜;王玉伟;申晋峰;曹永杰;王富强;张志恒;白雪鹏;胡肖肖;郑梦琦;王俊杰;刘晓欢;于守江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D11/10 分类号: E21D11/10;E21D11/18;E21D21/00
代理公司: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代理人: 朱源;武建云
地址: 030013 山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位 黄土 隧道 控制 沉降 收敛 施工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位浅埋黄土隧道控制沉降收敛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降水井降水;(2)、确定预留变形量;(3)、确定台阶高度;(4)、上台阶开挖,初期支护;(5)、施做上台阶临时横撑;(6)、开挖中台阶一侧,初期支护;(7)、施做中台阶临时横撑;(8)、开挖下台阶一侧,初期支护;(9)、初支闭环施工;(10)、二衬仰拱浇筑;(11)、二衬拱墙浇筑。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节能和环保能够达到规范要求,该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水位浅埋黄土隧道控制沉降收敛施工方法,适用于暗挖土质隧道任何形式的初支拱架施工。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表用地紧张的难题。并且随着工程不断的开进,人们对地下工程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有效控制隧道施工的沉降是隧道施工的难点所在,尤其是对于那些高水位浅埋黄土隧道,若沉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并且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影响施工效率和人身安全。由此,控制隧道沉降也成为地下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断钻研的一个课题。本方法通过钻研前人的成果加上自身的施工研究,并成功运用于实践,对改善隧道的沉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水位浅埋黄土隧道控制沉降收敛施工方法,本方法施工在遵照原设计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基础上,在细节之处改良原设计工法。预留核心土,通过减少原状土体扰动,增加掌子面稳定性;反压回填土,利用土体对拱架向外的径向撑力,与拱架共同平衡洞内外压力;规范各台阶的高度,合理的安排现场的开挖方式。从而有效的控制隧道洞内收敛和拱顶沉降,在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的同时,减少了隧道各施工工序开挖时的出土量,节省施工时间。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水位浅埋黄土隧道控制沉降收敛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降水井降水

由于地下水位位于拱顶位置,隧道施工前,做好降水工作,水位位于仰拱以下1.5m;降水井布设在施工掌子面前80m的位置提前预抽水;技术人员做好降水井的水位量测工作,做好记录;洞内人员,观察洞内是否存在漏水情况,如有异常,停止张掌子面施工,进行处理。

(2)、确定预留变形量

施工中根据设计预留变形量,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结果及时调整。

(3)、确定台阶高度

上台阶开挖高度大于等于上台阶开挖跨度的0.3倍,中、下台阶开挖高度为隧道总开挖高度减去上台阶开挖高度后平均分配。

(4)、上台阶开挖,初期支护

施工拱架间距为0.65m,土体开挖间距控制在0.9m以内;初期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上台阶复喷时,复喷厚度为65mm,在钢架上焊接长度为65mm的细钢筋,每隔2m设置一个,用以控制复喷厚度;

拱架连接板设计尺寸为225×300mm×16mm,采用400mm×400mm×100mm大垫块;锁脚锚管施工时进行灌浆,增加锁脚锚管的刚度,设计锁脚每处为4根,对于土体松散地段,增设锁脚锚管数量;

上台阶长度控制在5~6m,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保持在3~4m,去掉核心土段上置临时横撑。

(5)、施做上台阶临时横撑

上台阶临时横撑及时施做,临时钢架采用H175型钢,纵向每2榀设一处,且与洞身钢架以螺栓连接,洞身钢架架设后在相应位置焊接预埋钢板并预置螺栓,以便临时钢架连接,连接钢板接头处焊缝高度大于等于10mm;相邻钢架采用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m,焊接于钢架内翼缘处;临时横撑施做完成以后,上台阶形成闭环,有效控制沉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