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梁落梁千斤顶反力自动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6797.2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永;劳南兴;刘志强;刘海涛;高家成;刘自广;齐春明;孙玉建;马国峰;孙国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11210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秦月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1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力 承载装置 千斤顶 测量装置 控制装置 轮辐式压力传感器 液压压力传感器 实时采集数据 数字化传感器 自动控制装置 传感器数据 多路电磁阀 采集数据 测量过程 工作效率 临时支撑 无线模块 主控装置 双通道 伸缩 比对 落梁 校核 种箱 测量 平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箱梁落梁千斤顶反力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上设置有反力测量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反力测量装置。主控装置通过无线模块控制多路电磁阀,自动控制临时支撑千斤顶伸缩,从而调整、平衡四个支点反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反力测量过程中,通过液压压力传感器和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双通道采集数据,两种传感器数据可进行比对校核,确保测量临时支点反力准确。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规避了人为读数产生的错误及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建设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箱梁落梁千斤顶反力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桥梁占比越来越大,其中预制梁均采用架桥机架设,落梁千斤顶作为临时支撑,支座采用灌浆锚固,预制梁架设完成后不易更换,因此,预制梁的使用寿命必须达到设计寿命的100年。
目前,各铁路项目对预制梁质量非常重视,发明了智能张拉、智能压浆、智能静载实验等工艺,但是对落梁千斤顶反力控制相对忽视,对落梁千斤顶操作过程不够娴熟,往往为了尽快灌浆锚固而不去平衡调整临时支持千斤顶反力,千斤顶四点反力不均,甚至两点受力,无形中造成预制箱梁“内伤”且不易察觉,降低了支座及预制梁的耐久性,甚至影响预制梁的正常徐变,对列车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虽然现有规范和技术指南对临时支撑反力有具体的范围规定,但没有说明具体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合格率。
在实际施工中,现有的临时支撑千斤顶装置存在如下不知之处:
(1)在反力测量过程中,只有油压表一个数据显示,没有校核装置,一旦出问题不易察觉。
(2)油压表采用人工读数,读数误差大,读错现象时有发生。
(3)四个临时支持千斤顶反力平均值及每个临时支撑千斤顶反力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现场手工计算,用时较长且容易出错。
(4)临时支撑千斤顶反力超过允许值后人工操作调节,费时费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箱梁的架设质量,保证支点受力均衡,保证反力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设备及人员因素的制约,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控制的900T箱梁落梁千斤顶反力控制装置。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箱梁落梁千斤顶反力自动控制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箱梁落梁千斤顶反力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上设置有反力测量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反力测量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通信连接有主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分机PLC和与所述分机PLC连接的无线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配套连接有液压泵站,所述千斤顶与所述液压泵站之间设置有多路电磁阀,所述多路电磁阀连接所述分机PLC。
进一步的,所述反力测量装置为轮辐式压力传感器,所述轮辐式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千斤顶的底部,所述轮辐式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分机PLC。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上还设置有液压压力传感器,所述液压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分机PLC。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装置为便携式移动终端,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实时接收所述分机PLC通过所述无线模块传输的信号,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所述分机PLC调整所述千斤顶反力。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为400T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7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