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肝素裂解酶突变体及其重组表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7051.3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康振;张昊宁;张琳;陈松;堵国成;汤传根;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汉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C12N15/60;C12N15/62;C12N15/70;C12P19/2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素 裂解 突变体 及其 重组 表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素裂解酶突变体及其重组表达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肝素裂解酶III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和热稳定性,突变体S264F/Y490K/D321N的催化效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68倍,更有利于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本发明还对来自变形拟杆菌来源的肝素裂解酶III进行了异源重组表达,胞内酶活可以达到4000U/L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肝素裂解酶突变体及其重组表达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素是一种异质性多分散的硫酸化多糖,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广泛用于内科和防止手术后血栓的形成。由于它的非均一性,肝素可显示出不同的生物活性:非分级肝素的在治疗过程中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症、出血等;分子量低于6000D的小(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这些副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解聚法、物理制备法、生物解聚法和合成制备法。肝素酶是一类能够特定切割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中α-1,4糖苷键并将其裂解成有活性寡糖片段的酶。肝素酶最初从肝素黄杆菌中分离得到,后来,在许多微生物中也发现了肝素酶,比如粪便拟杆菌、鞘胺醇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由于天然肝素酶的表达量低并且纯化操作繁琐且费用较高,因而肝素酶的异源重组表达是替代天然肝素酶的重要途径。现有的重组肝素酶普遍存在催化效率低,热稳定性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制备肝素寡糖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肝素裂解酶III的热稳定性及催化效率。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素裂解酶III突变体,是将变形拟杆菌(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来源的肝素裂解酶III进行突变后得到的。变形拟杆菌来源的编码肝素裂解酶III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肝素裂解酶III突变体是从变形拟杆菌中获得肝素裂解酶III的原始DNA序列,并对原始DNA序列进行分析,然后,对特定位点进行突变后得到的突变体。所述肝素裂解酶III突变体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所述肝素裂解酶III突变体是在变形拟杆菌来源的肝素裂解酶III的基础上,
将第264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苯丙氨酸(F);
或者,将第264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苏氨酸(T);
或者,将第321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谷氨酰胺(Q);
或者,将第321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
或者,将第490位的酪氨酸(Y)突变为赖氨酸(K);
或者,将第264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苯丙氨酸(F)并将第321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谷氨酰胺(Q);
或者,将第264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苯丙氨酸(F)并将第321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
或者,将第264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苏氨酸(T)并将第490位的酪氨酸(Y)突变为赖氨酸(K);
或者,将第264位的丝氨酸(S)突变为苯丙氨酸(F)、将第490位的酪氨酸(Y)突变为赖氨酸(K)并将第321位的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
分别得到突变体S264F、S264T、D321Q、D321N、Y490K、S264F/D321Q、S264F/D321N、S264T/Y490K、S264F/Y490K/D321N;
变形拟杆菌来源的编码肝素裂解酶III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汉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未经南京汉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