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加温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47362.X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涛;王东杰;吕志鸿;胡煦东;靳雁松;贾川;杨德友;岳玉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40;F23D11/36;F28D7/00;F28F13/00;F28F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仟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9 | 代理人: | 纪尚旭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加温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加温器系统,包括余热系统,余热系统包括燃烧器外筒、供风安装底座、预混点火室和扩散燃烧室,所述预混点火室和扩散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器外筒内,扩散燃烧室尾部连接废气烟道,换热芯体设置在废气烟道内,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内分段设置多个分隔换热结构,所述分隔换热结构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外壳与圆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芯体包括由若干数量的格栅片,格栅片之间连接形成格栅孔;沿着圆管的高度方向,圆管内设置多个分散换热结构,从圆管的入口到圆管的出口,不同分散换热结构内的格栅孔的水力直径越来越小。本发明不断的在流体输送过程中分隔气相和液相,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震动和噪音。
本申请是针对2017年5月22日、申请号2017103622452、发明名称为“一种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传动装置辅助启动加温器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与地形环境复杂,特种车辆动力传动系统面临极寒环境下摩擦副抱死、润滑不良、蓄电池供电能力下降及低气压环境下发动机点火困难等不利因素,大大降低了车辆的可靠性。加温器作为一种燃烧换热装置,通过冷却液传递热量,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对车辆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等进行加温,使各系统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消除车辆起动面临的不利因素。同时,车辆的轻量化及多种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加温器提出了高功率密度,高度集成,高效低耗,高自适应性的要求。
现有加温器普遍面临燃烧效率与功率密度低、积碳严重的问题,而加温器技术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具有满足稳定、高效、快速燃烧的燃烧装置。加温器燃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影响因素包括燃烧室的几何尺寸与形状、燃烧流场的紊流强度及尺度、有无涡流逆流区、喷油雾化位置和锥度、流场内空燃比的分布、紊流扩散掺混速度等。基于以上背景技术和试验研究,本发明提出一种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应用于雾化燃油高压点火式加温器中,具有燃烧效率和体积功率高、点火可靠、适用于多种极限环境、热利用率高的特点。
技术方案:
一种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包括燃烧器外筒、供风安装底座、预混点火室和扩散燃烧室,所述预混点火室和扩散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器外筒内,所述供风安装底座包括安装支架和燃烧供风圆板,所述安装支架第一端开口,第二端设置燃烧供风圆板,所述燃烧供风圆板中心设置中心通风孔,围绕中心通风孔周向设置周向通风孔,所述预混点火室一端连接中心通风口,另一端连接扩散燃烧室,所述预混点火室包括旋流发生板、分流装置和套筒,所述分流装置和套筒室同心圆布置,所述分流装置内设置旋流发生板,分流装置和套筒之间形成分流流道,所述套筒延伸到燃烧供风圆板的中心通风孔,并与中心通风孔周边密封连接,所述分流装置的管壁上设置预混出风口和预混进风口,所述预混出风口设置在旋流发生板和中心通风孔所在平面之间,所述预混进风口设置在旋流发生板与扩散燃烧室之间;所述扩散燃烧室包括过渡筒、二次进风筒、三次进风过渡环,所述过渡筒一端连接分流装置的外壁,另一端连接二次进风筒的一端,二次进风筒的另一端连接三次进风过渡环的第一端,所述过渡筒上设置进风孔,所述二次进风筒设置进风孔,所述三次进风过渡环设置进风口,所述燃烧器外筒第一端连接在安装支架的外壁上,第二端连接在三次进风过渡环的第二端。
作为优选,安装支架为直径渐变的阶梯形圆筒,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凸缘,用于燃烧器轴向定位,外侧面设置有安装固定凸台,用于对燃烧器进行周向定位。
作为优选,安装支架内侧呈阶梯形,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供风圆板包括中心通风孔和周向通风孔,周向通风孔是以圆板中心为圆心的扇形结构。
作为优选,中心通风孔孔与周向通风孔面积比为3.7: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3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加温器系统
- 下一篇:喷枪、燃烧器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