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7600.7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挺;唐中波;胡盼;王星;彭伟;张天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索 隧道锚 狭窄空间 缆索吊装系统 分层布置 锚固系统 承重索 预应力锚固系统 可利用空间 安全系数 并排布置 分层设计 临时锚固 设置独立 永久结构 工程量 最大化 垂度 单层 根数 减小 锚固 锚塞 走线 洞口 冲突 分析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系统及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实施:(1)将隧道锚内可利用空间最大化;(2)在必需确保主索根数和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了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无法单层并排布置主索的问题;(3)通过精确分析和合理利用空间的特点,能有效的避免由于分层设计而可能出现的主索锚固接头和相临主索冲突的问题;(4)通过特定的主索走线顺序,有效减小主索垂度调整时对已临时锚固主索的影响;(5)锚固系统利用永久结构的锚塞体,不需要像传统方法一样,在洞口设置独立的预应力锚固系统,大大的减少了工程量,也进一步确保了锚固系统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适用于狭窄隧道锚里主索相对位置易冲突的施工区域的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悬索桥隧道锚缆索吊主索锚固,一般采用在洞口设置预应力锚固的方式,其方法工程量大,需要单独浇筑锚固混凝土,同时还需要安装预应力锚固系统,后期还可能存在拆除临时锚固的情况。对于目前大跨径悬索桥隧道锚洞口普遍存在可利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场施工,所以需要我们提供一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的系统及方法,能避免由于在隧道锚洞口单独设计临时锚固系统,而增加的大量工程量;同时也能很好的解决在狭窄隧道锚内,分层布置主索,确保主索与主索之间不发生相互冲突的问题;此发明经济效益显著,对隧道锚内空间利用率高,锚固系统安全性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隧道锚前锚面根据空间位置的模拟分层布置锚固钢带和锚固滑车,隧道口转索鞍设计为双层,有利于在狭窄的隧道锚散索鞍两侧和前锚面布置足够数量的主索,且避开各主索间的冲突区域。
一种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方法,其主要布置包括:
布置一:隧道锚前锚面锚固滑车的布置:
锚固滑车的布置,根据前锚面可利用面积的大小和锚固滑车规格的设计要求,设计为分层分列布置。此处的间距需要考虑主索锚固接头与相临主索及其接头之间的冲突影响。
布置二:隧道锚洞口双层转向索鞍:
由于隧道锚洞口有散索鞍和散索鞍门架,为了避免主承重索与散索鞍和散索鞍门架冲突,常常将双层转向索鞍布置于散索鞍两侧。散索鞍的位置和高度应进行精确分析,需考虑到二衬的厚度以及确保主索分层布置后是否会在转向索鞍和前锚面锚固滑车之间存在交叉冲突区域。
布置三:主承重索绕线顺序布置:
对于主承重索为多根串联的形式,需重点分析主承重索在双层转向索鞍与前锚面转向滑车之间绕线顺序。确保主索分层后不会出现索锚固接头与相临主索及其接头之间的冲突的情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满足缆索吊装系统主承重索分层布置的系统及方法,能避免由于在隧道锚洞口单独设计临时锚固系统,而增加的大量工程量;同时也能很好的解决在狭窄隧道锚内,分层布置主索,确保主索与主索之间不发生相互冲突的问题;此发明经济效益显著,对隧道锚内空间利用率高,锚固系统安全性好。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1)将隧道锚内可利用空间最大化;
(2)在必需确保主索根数和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了在狭窄空间隧道锚内无法单层并排布置主索的问题;
(3)通过精确分析和合理利用空间的特点,能有效的避免由于分层设计而可能出现的主索锚固接头和相临主索冲突的问题;
(4)通过特定的主索走线顺序,有效减小主索垂度调整时对已临时锚固主索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路桥华东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