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及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7609.8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7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吉丽萍;刘洋;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超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094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油 废气净化装置 吸附装置 油雾回收 回用 蜂窝状活性炭 一体化装置 油烟气净化 抽吸风机 捕雾器 导流板 吸附箱 外排 废气 不锈钢钢丝 高分子吸附 达标排放 带孔挡板 净化处理 净化系统 冷却盘管 连接管道 烟囱排放 储油罐 冷却箱 吸附毡 油烟气 雾气 抽吸 吸附 油雾 油箱 烟囱 接管 残留 转化 | ||
1.一种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油雾回收吸附装置(21)、废气净化装置(22)、换热油储油罐(16)、抽吸风机(14)以及外排烟囱(15);
所述油雾回收吸附装置(21)由底部积油箱、中部冷却箱、上部吸附箱及捕雾器(9)组成,所述中部冷却箱设置有冷却盘管(2)、冷却水进口(1)和换热水出口(3),所述底部积油箱的底部连接回收换热油管道(4),底部积油箱的侧部连接油烟气进口管(5),回收换热油管道(4)和油烟气进口管(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换热油储油罐(16);所述上部吸附箱内装有高分子吸附板(6)、吸附毡(8)和不锈钢钢丝卷(7),不锈钢钢丝卷(7)作为中间层设置在高分子吸附板(6)和吸附毡(8)之间,设置三层吸附材料有利于收净油雾;所述捕雾器(9)安装在上部吸附箱的顶部,捕雾器(9)设有可使残留雾气彻底分离成废气的分离装置;所述油雾回收吸附装置(21)通过连接管道(10)连接废气净化装置(22);
所述废气净化装置(22)装有导流板(11)、蜂窝状活性炭(12)和带孔挡板(13),导流板(11)位于废气净化装置的上部,蜂窝状活性炭(12)和带孔挡板(13)位于废气净化装置的中部,带孔挡板(13)位于蜂窝状活性炭(12)的下方,带孔挡板(13)的下方是废气净化区域,该区域侧壁上设置接管连接至抽吸风机(14)和外排烟囱(15),在抽吸风机(14)的抽吸下,废气经导流板(11)进入蜂窝状活性炭(12)吸附进行净化处理,再从带孔挡板(13)流经废气净化区域,然后通过接管由外排烟囱(15)排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1)是网格状导流板,导流板网格中铺设装有化学吸附材料。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吸附板(6)上布设有数个排列整齐的圆孔。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毡(8)的吸附层设置成数个上下左右相互衔接的哑铃状网格。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活性炭(12)的活性炭层布设有数个排列整齐的菱形孔。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油回用与油烟气净化的一体化装置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换热油储油罐(16)顶部的泄压口接管上引油烟气进口管(5)接入油雾回收吸附装置(21),油雾回收吸附装置(21)中的底部积油箱下引回收换热油管道(4)接至换热油储油罐(16)以对回用油回收利用;
实施过程中在抽吸风机(14)的抽吸下,中部冷却箱侧面接入的冷却水管中的油雾气经过冷却盘管(2)冷却,促使油雾气凝结成油雾滴,油雾滴受重力的作用落入底部积油箱内达到回用的目的,没有凝结的油雾气经过冷却盘管(2)向上运动,进入上部吸附箱,上部吸附箱内安装的高分子吸附板(6)、不锈钢钢丝卷(7)和吸附毡(8)这三层吸附材料把油雾收净,通过上部吸附箱顶部安装的捕雾器(9)将残留的雾气彻底分离成废气,废气通过连接管道(10)进入废气净化装置(22);
废气净化装置(22)将废气直接流经导流板(11)进入蜂窝状活性炭(12),废气在蜂窝状活性炭(12)的进一步吸附下得到净化处理,再从带孔挡板(13)流经废气净化区域,然后通过接管由外排烟囱(15)实现达标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超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超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6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