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结晶器热调宽软夹紧力的智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7720.7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5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学;刘赵卫;杨超武;曾晶;杨博;姚成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05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高云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内弧框架 侧框架 夹紧力 油缸 释放 碟簧套筒 控制结晶 内弧铜板 智能系统 变小 调宽 磨损 冶金连铸设备 固定板连接 调宽过程 反作用力 固定不动 夹紧装置 宽面铜板 生产过程 事故发生 外弧铜板 液压压力 在线调整 导向杆 预紧力 碟簧 漏钢 铜板 外弧 微调 传递 | ||
本发明涉及冶金连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结晶器热调宽软夹紧力的智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当结晶器内、外弧宽面铜板出现磨损后,结晶器夹紧装置的预紧力就会变小,通过在线调整释放油缸的液压压力,即释放油缸会释放压力,由于导向杆直接通过侧框架固定板连接在结晶器侧框架上,而结晶器侧框架是固定不动的,因此释放油缸的反作用力就会作用在碟簧套筒,从而该力就会传递到碟簧上,又因为碟簧套筒固定在结晶器内弧框架上,结晶器内弧铜板固定在结晶器内弧框架上,因此结晶器内弧框架带动结晶器内弧铜板有远离结晶器外弧铜板的趋势,从而达到热调过程的微调,避免了热调宽过程的因铜板磨损造成软夹紧力变小,生产过程漏钢等事故发生。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连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结晶器热调宽软夹紧力的智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板坯连铸机结晶器热调宽生产过程中,随着浇钢过程中宽面铜板的磨损,宽面铜板厚度减小,结晶器夹紧装置的碟簧预软夹紧力就会随之减小。针对于热调宽的板坯结晶器,为了便于液压释放油缸压力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预软夹紧力设计的基数比较大,预软夹紧力因铜板磨损而变小并不影响非热调宽的结晶器正常浇钢;但是在热调过程,软夹紧力仅仅约为钢水静压力的1.2~1.3倍,如果在铜板磨损后,结晶器热调过程还按照原设定的软夹紧力参数、释放油缸恒压控制模型,那么热调宽过程的软夹紧力将会变小,甚至出现热调宽过程软夹紧力小于钢水静压力等问题,热调浇钢过程就会出现漏钢等大型事故风险。
在国内外,钢铁企业针对热调宽结晶器宽面铜板磨损后,均要求结晶器下线到维修区解体后,按照结晶器夹紧装置的图纸设计要求,进行重新标定碟簧的预软夹紧力,耗时耗工,费时费力,影响整个连铸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严重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制结晶器热调宽软夹紧力的智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保证新型结晶器夹紧装置释放油缸压力相对宽面铜板厚度变化的在线实时更新、保证结晶器热调过程软夹紧力稳定性,最终保障结晶器热调生产过程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控制结晶器热调宽软夹紧力的智能系统,包括
结晶器侧框架;
侧框架固定板,侧框架固定板连接在结晶器侧框架上;
结晶器内弧框架;
结晶器外弧框架,结晶器内弧框架和结晶器外弧框架相对设置,且结晶器内弧框架和结晶器外弧框架两侧均连接有结晶器侧框架;
结晶器夹紧松开装置,结晶器夹紧松开装置连接在侧框架固定板上;
结晶器内弧铜板,结晶器内弧铜板设置在结晶器内弧框架上;
结晶器外弧铜板,结晶器外弧铜板设置在结晶器外弧框架上;
红外检测装置,红外检测装置设置在结晶器内弧框架和结晶器外弧框架下面相对的位置,结晶器内弧框架和结晶器外弧框架均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
结晶器释放油缸阀台,结晶器释放油缸阀台通过管路与结晶器夹紧松开装置连接;
结晶器软夹紧力运算模块,结晶器软夹紧力运算模块通过信号电缆与红外检测装置连接;
结晶器软夹紧力PLC控制模块,结晶器软夹紧力PLC控制模块与结晶器软夹紧力运算模块之间电信号连接,所述结晶器软夹紧力PLC控制模块与结晶器释放油缸阀台之间通过电缆连接。
所述的结晶器夹紧松开装置包括
释放油缸;
碟簧套筒,碟簧套筒与释放油缸的缸体一端可拆卸连接,碟簧套筒一侧还固定连接在结晶器内弧框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7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