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铁矿石反浮选上的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8302.X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3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刘祖文;邱廷省;余新阳;李立清;廖春发;赵奎;何桂春;艾光华;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1 | 分类号: | B03D1/01;B03D101/02;B03D103/04 |
代理公司: | 11429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普堂<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表面活性剂 捕收剂 浮选捕收剂 目标矿物 反浮选 浮选 铁矿 回收率 疏水性基团 铁矿石 分子结构 矿物表面 疏水能力 作用能力 矿物 选中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铁矿石反浮选上的应用方法,在铁矿反浮选中使用如式I所示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捕收剂。该新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捕收剂,其分子中具有两个亲矿物基团,与矿物表面的作用能力更强,对目标矿物的选择性更好;具有两个疏水性基团,增加捕收剂的疏水能力,对目标矿物的捕收能力更强,相对现有技术中常用浮选捕收剂能有效提高浮选效率和回收率等特点;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其具有Krafft点低的特点。相对现有技术中常用浮选捕收剂能有效提高铁矿反浮选的浮选效率和回收率,且更能在低温情况下使用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铁矿石反浮选上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铁矿石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保障性资源,属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其对铁矿石的需求量急速增加,然而,我国铁矿资源贫、细、杂的特点致使国内铁矿石存在供不应求的态势,这对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0.75亿t,增长了7.5%,对外依存度超过87%。我国铁矿石总储量虽然大,但矿山铁平均品位仅为34.29%,较全球铁矿山铁平均品位低约11个百分点,大量的贫杂弱磁性铁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因而,研发自主创新技术,实现我国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高铁矿石自给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反浮选脱硅技术是目前铁矿最有效的选矿方法之一,铁矿反浮选脱硅是指在浮选过程中,将硅酸盐脉石矿物以泡沫的形式浮起作为尾矿排除,而目的矿物留在浮选糟中作为精矿。在浮选工艺中,浮选捕收剂是关键,直接决定着浮选指标的好坏。目前,铁矿反浮选主要采用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其中包含直链烷基胺类、醚胺类等,但常用的胺类捕收剂的缺点是捕收能力弱、用量大、在低温下的可溶性和分散性差。因此,在我国的选矿厂,在冬天由于常用的胺类阳离子捕收剂的溶解性差,导致胺类阳离子捕收剂的用量很大,并且铁矿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等指标差。因此,为了解决低温下铁矿反浮选中铁矿精矿的浮选指标差的技术问题,研究开发捕收能力强、选择性好的新型高效的铁矿反浮选捕收剂,对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有关于式I所示的新型表面活性剂4-氨基-3,5-二羟甲基-1,2-双十二烷基溴化铵-1,2,4-三氮唑在铁矿反浮选中作为浮选捕收剂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铁矿石反浮选上的应用方法,解决现有脂肪胺类捕收剂对铁矿选择性性差、用量大、在低温下的可溶性和分散性差,导致反浮选铁矿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差、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铁矿反浮选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铁矿石反浮选上的应用方法,将具有式I结构式的4-氨基-3,5-二羟甲基-1,2-双十二烷基溴化铵-1,2,4-三氮唑用作铁矿反浮选中的捕收剂,淀粉为抑制剂,2号油作起泡剂,浮选矿浆酸碱度范围为pH 5~9,矿石粒度为-200目占50%~100%,浮选温度为0-35℃。
该新型表面活性剂结构如式I所示:
新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捕收剂时,浮选矿浆酸碱度范围为pH 5~9;矿石粒度为-200目占50%~100%。
新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捕收剂时,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范围为50~300g/t。
新型表面活性剂用作捕收剂的操作流程为:(a)矿石磨细后入浮选;(b)在磨矿和/或浮选过程中加入浮选药剂调浆,添加的捕收剂中至少含有如式I所示的新型表面活性剂;(c)通过泡沫浮选法浮出硅酸盐矿物。
新型表面活性剂用于铁矿的反浮选捕收剂时,添加淀粉作为抑制剂,淀粉的用量为400~2000g/t;添加2号油作起泡剂,其用量为30~100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83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