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传感器系统、雷达装置和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8739.3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4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M·布沙耶;C·帕瓦欧莫利拉;A·巴利兰多戈扎勒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小稳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系统 雷达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105),其被配置成支持调频(FM)雷达信号;
数字控制器(262);以及
温度传感器系统(270),其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105)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路(220、230、240)的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
其中所述雷达装置(100)的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控制器(262、306)包括或以可操作方式耦合到过温仿真电路(308),所述过温仿真电路(308)被配置成通过将过温强制信号(290)注入到所述温度传感器系统(270)中来仿真过温关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仿真电路(308)被配置成在不考虑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中的传感器的温度的情况下通过将过温强制信号(290)注入到所述温度传感器系统中来仿真过温关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仿真电路(308)被配置成通过将过温信号相继地注入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中的每个温度传感器中来仿真过温关机状态,并且其中所述数字控制器(262、306)被配置成基于所述仿真而确定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中的每个温度传感器的真实过温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控制器(262)被配置成读取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的多个温度值并比较至少一个读取温度值与至少一个温度阈值,并且响应于所述比较超过阈值,基于所述比较而确定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中的每个温度传感器的真实过温性能。
5.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控制器被配置成在模拟域和数字域两者中监测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的至少一个温度。
6.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单个模/数转换器ADC,所述单个模/数转换器ADC耦合到所述温度传感器系统(270)的输出并且被配置成支持在至少两个不同范围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值的模/数转换,借此第一温度范围被配置成相比于第二温度范围提供较大分辨率,以便改进在高温下的准确性。
7.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仿真电路(308)被配置成在内置自测试(BIST)操作模式期间仿真过温关机状态。
8.根据在前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雷达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温强制信号(290)的所述注入强制与至少一个预置阈值进行比较的测量物理参数的改变,并且响应于所述测量物理参数超过所述至少一个预置阈值,生成指示超出范围温度条件的至少一个标志。
9.一种温度传感器系统(105),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105),其被配置成支持调频(FM)雷达信号;
数字控制器(262);以及
温度传感器系统,其包括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105)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路(220、230、240)的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
其中所述雷达装置(100)的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控制器(262、306)包括或以可操作方式耦合到过温仿真电路(308),所述过温仿真电路(308)被配置成在不考虑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中的传感器的温度的情况下仿真过温关机状态。
10.一种用于校准温度传感器系统的超温条件的方法,所述温度传感器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系统(270)中的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电路(220、230、240)的多个温度传感器(222、232、24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特征为:
将过温强制信号(290)注入到所述温度传感器系统(270)中;
响应于所述注入而仿真过温条件(105);以及
响应于所述仿真而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系统的真实过温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未经恩智浦美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87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