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活性炭尾气耦合生物质直燃脱硝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0510.3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朱传强;孙亭亭;茹晋波;谢兴旺;孙丽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1/10 | 分类号: | C10B21/10;C10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冯永贞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苏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活性炭 尾气 耦合 生物 质直 燃脱硝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制备活性炭尾气耦合生物质直燃脱硝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炭化炉,用于对原料进行炭化反应,并产生炭化料和初始高温热解气,所述炭化炉连接有第五管路,用于接收所述炭化炉产生的尾气;
活化炉,用于对所述炭化料进行活化反应,并产生剩余气化气;
二燃室,用于通过第一管路接收所述炭化炉产生的初始高温热解气,以及通过第二管路接收所述活化炉产生的剩余气化气,以进行部分燃烧,所述二燃室连接有第四管路,用于导出所述二燃室产生的尾气;
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的第六管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中的尾气在所述第六管路中混合;
用于将第六管路中的尾气分解为若干支路的多个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连接生物质焚烧炉,尾气通过所述第七管路末端的喷枪喷入所述生物质焚烧炉;
生物质焚烧炉,用于通过所述第七管路接收所述二燃室和所述炭化炉所产生的尾气,以用于进行脱硝反应,所述生物质焚烧炉包括二次风喷入口,所述第七管路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二次风喷入口的上端,以借助二次风对所述尾气进行扰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管路,用于将二燃室中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输送到所述炭化炉,以为所述炭化炉提供运行所需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管路分三层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包括甲烷、氢气、CO、水蒸气和/或焦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进入炉膛的喷吹角度为0°~8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焚烧炉用于进行包括再燃脱硝、残炭还原和水蒸气脱硝的所述脱硝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及各个管路上配置有阀门。
8.一种制备活性炭尾气耦合生物质直燃脱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炭化炉中对原料进行炭化反应,并产生炭化料和初始高温热解气,并将所述炭化炉产生的尾气通过连接所述炭化炉的第五管路导出;
在活化炉中对所述炭化料进行活化反应,并产生剩余气化气;
在二燃室中,通过第一管路接收所述炭化炉产生的初始高温热解气,并通过第二管路接收所述活化炉产生的剩余气化气,以进行部分燃烧,以及通过连接所述二燃室的第四管路导出所述二燃室产生的尾气;
在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第六管路中对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中的尾气进行混合;
通过将所述第六管路中的尾气分解为若干支路的多个第七管路喷入连接所述第七管路末端的生物质焚烧炉;
在所述生物质焚烧炉中通过所述第七管路接收所述二燃室和所述炭化炉所产生的尾气,以进行脱硝反应,所述生物质焚烧炉包括二次风喷入口,所述第七管路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二次风喷入口的上端,以借助二次风对所述尾气进行扰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05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