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杞柳皮的再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1389.6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1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南县中信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5/00 | 分类号: | B27K5/00;B27K5/06;B27K3/02;B27K3/52;B27K5/04;B27K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6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杞柳 再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杞柳皮的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除杂、(2)沸煮处理、(3)柔化处理、(4)浸泡处理、(5)复合改性处理。本发明是一种废旧杞柳皮的再利用方法,此方法工艺简单,各步骤搭配合理,便于推广使用,处理后的杞柳皮纤维强度高,对染料的着色固色能力强,能够很好的与其它纤维混纺加工,综合性能好,极具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柳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杞柳皮的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柳木制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艺术品等因为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气息而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柳木加工制品有编织的,也有经过热压后进行稳定变形的,但是不论何种加工方法,在制备产品时都需要将木材及柳藤的皮进行去除,以便得到制品表面光滑,易于后期加工处理,提高柳木制品的实用性和装饰性;但是生产剩下的大量柳木皮大多都是进行丢弃或用作燃料,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杞柳是柳编中常用的一类柳木,每年因柳编产生的杞柳皮量较大,目前没有一种合适的处理方式。对于杞柳皮的再利用,专利文件CN106958159A公开了一种改性杞柳皮纤维的制取方法,具体将杞柳皮经过蒸煮、酸、碱处理后进行打纤,然后再将得到的纤维经过处理液进行浸泡,使杞柳皮纤维的混纺性和上染性得到改善,但是强度依旧较低,并且纤维的固色能力仍达不到人们的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废旧杞柳皮的再利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废旧杞柳皮的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除杂:
将废旧杞柳皮投入到清水中,浸泡搅拌处理30~35min,完成后将废旧杞柳皮捞出沥干水分后备用;
(2)沸煮处理:
将步骤(1)处理后的废旧杞柳皮投入到沸水中,加热沸煮处理50~55min,完成后将废旧杞柳皮捞出沥干水分后备用;
(3)柔化处理:
将步骤(2)处理后的废旧杞柳皮放入到打纤机内进行打纤处理,20~25min后取出得柔化杞柳皮备用;
(4)浸泡处理:
将步骤(3)处理后的柔化杞柳皮浸入到溶液A内,浸泡处理40~45min后将柔化杞柳皮取出,再放入到干燥箱内干燥至水含量不大于10%后取出备用;所述的溶液A内各物质及其对应重量份为:7~10份碳酸钾、2~4份半纤维素酶、1~3份木质素过氧化物酶、80~85份水;
(5)复合改性处理:
将步骤(4)处理后的柔化杞柳皮浸入到溶液B内进行复合改性处理,同时进行超声波处理,1~1.5h后将柔化杞柳皮取出,最后放入到干燥箱内干燥至水含量不大于8%后取出即可;所述的溶液B内各物质及其对应重量份为:2~4份盐酸、5~7份纳米氮化钛、1~3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4~8份硅烷偶联剂、2~3份焦磷酸钠、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90~100份水。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浸泡搅拌处理时控制搅拌的转速为80~90转/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加热沸煮处理时不断对废旧杞柳皮进行翻动。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浸泡处理时加热保持溶液A的温度为30~33℃。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时控制干燥箱内的温度为80~85℃。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时控制超声波的频率为600~680k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南县中信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未经阜南县中信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1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