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Janus并列针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2517.9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侯甲子;周贵宾;王怡欢;王玉停;张万喜;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5/3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janus 并列 针头 静电 纺丝 制备 结构 纳米 纤维 方法 | ||
1.一种利用Janus并列针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种不同高分子固体分别加入溶剂中搅拌溶解,或者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两种高分子的纺丝前驱液,两种前驱液质量浓度皆为1%~50%;
B、用两个注射器吸取步骤A中得到的两种纺丝前驱液,再将两个注射器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推进泵上,用硅胶管将两个注射器与Janus并列针头的双通道段相连接,高压电源正极连接在并列针头的单通道段,调节单通道段针头长度为15~40cm,负极连接在接收装置上;
C、在步骤B的基础上设置4个静电纺丝参数;电压为8~30kV,注射器与其对应的接收装置的距离为5~25cm,推进泵1的推进速度为0.1~5mL/h,推进泵2的推进速度为0.1~5mL/h;同时,控制环境温度为10~30℃,湿度为10%~80%,然后接通电源,高压电源产生电场力并作用于带电液滴上,带电液滴在电场力和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Taylor锥,随后被拉伸成纤维落于接收装置上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Janus并列针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Janus并列针头由两部分组成,末段由双通道组成,两侧通道长度皆为15~40mm,内径皆为0.03~1.7mm,外径皆为0.1~2mm,前段双通道合并成一个单通道,合并后单通道长度为15~40mm,通道内径为0.06~3.5mm,外径为0.19~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Janus并列针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选自水、乙醇、丙酮、氯仿、甲苯、二甲苯、甲乙酮、多聚甲醛、二甲基亚砜、四氢化二氟、二甲基酰胺、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氢氧化钠、尿素、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氨基化合物盐、硫氰酸钾、硫氰酸钠、硫氰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Janus并列针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固体材料选自聚乳酸、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聚砜、聚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聚乙烯醇缩丁醛、聚芳酯、聚丙烯酸丁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甲壳素、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Janus并列针头静电纺丝制备核壳结构的微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高分子的前驱液推进速度分别为0.5mL/h和0.3mL/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25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