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2705.1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1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卿笃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诺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1/25;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11651 | 代理人: | 万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凤凰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浓度 检测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报警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报警装置,该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反射气室、中红外光源、滤光片和多通道检测器,反射气室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中红外光源插设于第一贯穿孔中;滤光片至少包括有参考滤光片、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多通道检测器至少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朝向第二贯穿孔的参考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参考滤光片覆盖参考通道的进光口,第一滤光片覆盖第一通道的进光口,第二滤光片覆盖第二通道的进光口,中红外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射气室聚集至参考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本发明的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能够同步检测多种气体及其混合气体的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浓度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其中大气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工业废弃等气体污染是当前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重中之重。例如,工业过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气体容易产生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农业生产;汽车尾气中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碳氧化物属于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威胁全球生态环境。此外,对易燃易爆等危险气体的实时监测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例如,对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监测,是预警煤矿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可见,研制气体传感器实现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气体浓度的有效监控,是对人民健康生活、工业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需求。
基于红外光谱吸收技术的气体传感方法具有检测范围大、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防爆性好、抗中毒、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气体分子的能级结构,选择性吸收与能级间能量差相匹配的光子能量,即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由于不同气体分子能级结构不同,导致吸收的光波长不同。同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气体分子的浓度与光吸收强度呈对应关系。因此,根据气体分子的吸收波长可以确定气体种类,根据特定光程下光吸收强度确定气体的浓度。目前,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传感器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国际上,美国Honeywell公司、Spectrex公司;德国Drager公司;日本Tohoku大学、东京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芬兰Turku大学均已经开展了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并推出了相关产品。在国内方面,天津大学、西安光机所、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在红外气体传感器领域也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见成熟产品面市。
目前,国外推出的红外气体传感器产品大多根据气体红外吸收的强选择性,仅对单一种类气体有效。然而,在实际工业应用环境中,往往需要同时对多种混合气体进行多参量传感测量,而采用多种类型的气体传感器必将极大增加工业成本和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红外气体传感器的集成化、多功能、多用途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多种混合气体同步传感的实际需求,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参量、多功能的中红外气体传感器研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报警装置,以提升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该多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
反射气室,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
中红外光源,插设于第一贯穿孔中;
滤光片,至少包括有参考滤光片、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诺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诺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2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