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高效筛选膜蛋白互作蛋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7410.3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9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星;郑文清;张曦;冯圣年;王树芳;祝蕾;毋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C12N15/81;C12Q1/68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饵载体 膜蛋白 筛选 酵母感受态 蛋白 酵母双杂交技术 双杂交文库 细胞 泛素系统 功能验证 激活检测 技术手段 酵母质粒 理论基础 实验进度 诱饵蛋白 制备过程 质粒提取 高效性 膜体系 扩繁 酵母 文库 优化 科研 研究 | ||
1.一种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膜蛋白互作蛋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诱饵蛋白载体的选择:根据蛋白N端和C端在细胞质膜与胞质的定位以及蛋白N端是否存在信号肽来判断载体的选择,具体选择标准为当诱饵蛋白N端的定位在细胞外或胞腔内,且诱饵蛋白N端含信号肽,诱饵蛋白C端的定位在细胞质时,选择的载体为pBT3-SUC;当诱饵蛋白N端的定位在细胞外或胞腔内,且诱饵蛋白N端无信号肽,诱饵蛋白C端的定位在细胞质时,选择的载体为pBT3-STE;当诱饵蛋白N端的定位在细胞质,诱饵蛋白C端的定位在细胞外或胞腔内时,选择的载体为pBT3-N;当诱饵蛋白N端的定位在细胞质,诱饵蛋白C端的定位在细胞质时,选择的载体为pBT3-N或pBT3-STE;
步骤二、进行自激活检测及诱饵载体功能验证:以质粒pTSU2-APP和pPR3-N为阴性对照,质粒pTSU2-APP和pNubG-Fe65为阳性对照,进行阴阳对照,分析实验结果;
步骤三、进行膜体系双杂交文库筛选,挑取酵母菌落,采用高温煮沸和液氮冷却的方法破除酵母细胞壁,具体的操作步骤为:挑取四缺板上成功生长的酵母阳性单菌落,加入10uL0.9%NaCl重悬起单菌落,将离心管放在沸水中煮沸5min,液氮冷却2min,如此重复一次,加入pPR3-N质粒的通用引物以及PCR MIX缓冲液进行菌落PCR验证,对于PCR验证没有条带的菌落抽提质粒进行测序;
步骤四、酵母质粒提取;
步骤五、酵母质粒的扩繁。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膜蛋白互作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诱载体具体为:
pBT3-N上游的序列如SEQUENCE ID.NO.3所示,下游的序列如SEQUENCE ID.NO.4所示;
pBT3-SUC上游的序列如SEQUENCE ID.NO.5所示,下游的序列如SEQUENCE ID.NO.6所示;
pBT3-STE上游的序列如SEQUENCE ID.NO.7所示,下游的序列如SEQUENCE ID.NO.8所示。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膜蛋白互作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自激活检测及诱饵载体功能验证的具体步骤包括:
1)制备酵母感受态细胞;
2)准备变性的ssDNA;
3)构建四种质粒组合,分别为:组合一为1.5μg的质粒Bait与1.5μg的质粒pOst1-NubI,反应组合二为1.5μg的质粒Bait与1.5μg的质粒pPR3-N,反应组合三为1.5μg的质粒pTSU2-APP与1.5μg的质粒pNubG-Fe65,反应组合四为1.5μg的质粒pTSU2-APP与1.5μg的质粒pPR3-N,将四组质粒组合分别加入感受态中,再分别依次加入10uL的ssDNA,600uL的PEG/LiAcmix,涡旋震荡混匀,进行四组反应组合实验;
4)对四组反应组合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膜蛋白互作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步骤包括:
1)将步骤二中验证后的诱饵载体转化NMY51菌株,涂布在培养基板上;
2)将步骤二中的酵母单克隆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床培养,获得菌液;
3)取1mL摇床培养好的菌液进行离心操作,弃掉上清,用1mL ddH2O重悬,取600-700uL在酶标仪中测定OD600值;
4)以26/OD600的值取一定的菌液,离心操作,弃掉培养基,用10mL 2×YPDA培养基重悬,转移到1L锥形瓶中,用40mL 2×YPDA培养基冲洗离心管,再加150mL 2×YPDA到1L锥形瓶中,终体积为200mL;
5)30℃230rpm摇床培养4h左右,使得最终OD600值达到0.4-0.7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74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