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然能蓄电的可移动飞行器充电运载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7441.9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董西松;商秀芹;熊刚;沈震;朱凤华;王晓;王飞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0L53/30;B60L53/51;B60L53/52;B60L53/53;B60L53/66;B60L5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器 充电 充电平台 自然能 运载平台 太阳能供电模块 风能供电模块 供电模块 主控模块 可移动 蓄电 安全行驶 充电技术 存储电能 动力模块 检测光源 控制平台 模块使用 能量来源 数据交互 无线充电 续航 动力电 续航力 触电 供电 转换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自然能蓄电的可移动飞行器充电运载平台,技术方案为: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蓄供电模块、运载平台动力模块、主控模块和停靠充电平台模块,其中,太阳能供电模块和风能供电模块将自然能转换为电能;蓄供电模块用于存储电能,同时为平台动力电模块和停靠充电平台模块供电;主控模块实现飞行器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使飞行器可以判断续航时间并停靠在平台上进行充电,同时控制平台自动安全行驶,并检测光源;停靠充电平台模块使用无线充电技术和触电充电技术为飞行器充电。本发明以自然能作为能量来源,解决了飞行器充电麻烦、续航力不足及因充电平台固定飞行器必须返航充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供电及多轴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然能蓄电的可移动飞行器充电运载平台。
背景技术
太阳能和风能是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太阳能及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逐步成熟。
无线充电技术,其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实现电子、电器产品之间的非接触充电,无线充电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已经开始被运用于电子产品领域之中,目前一些手机充电为了解决有线充电的不便,早已推出了无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电池。
触点充电技术避免了使用电线进行拔插,配合磁铁,可以在不受人为操作的条件下进行接电充电,减少了人为操作接电充电的繁琐,使得接电充电更为简单使用,如今已经开始逐渐被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
多轴飞行器作为微型飞行器的一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玩具市场还是航拍市场,多轴飞行器深受广大的消费者喜好,但是现有技术中飞行器都是利用自身携带的充电电池为飞行器提供动力,而充电平台一般都是固定于某一位置,飞行器必须留存足够的电量用于飞行器返航至固定充电平台充电。
因此,这样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飞行器工作效率不高,不能保证飞行器长时间持续工作中电量的供给;
2)现有飞行器充电平台机动性不足,可移动性能不足;
3)现有技术中充电利用充电插口与供电金属电极对接,造成充电装置与飞行器密封性不足,对于复杂潮湿或者易燃易爆等危险场合的适应性不足;
4)飞行器与充电装置之间需要精确的定位系统控制完成充电口的对接,系统稳定性差;
5)飞行器充电平台固定,飞行器返航长距离才能达到充电目的;
6)专人控制跟踪飞行器电量情况,负责飞行器充电或者更换电池,增加了人工成本。
因此,多轴飞行器的充电麻烦、抗干扰力不强、环境适应性不够好、续航能力不足以及飞行器必须返回固定充电平台充电是现在研发多轴飞行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飞行器充电麻烦、抗干扰力不强、环境适应性不够好、续航能力不足以及充电平台固定,飞行器必须返回固定充电平台处充电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然能蓄电的可移动飞行器充电运载平台,包括主体、供电模块、主控模块、停靠充电平台模块和运载平台动力模块,其中: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以及蓄电供电模块,其中,
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安装在所述主体,用于采集光能,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与所述蓄电供电模块电性连接,并将采集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以存储在所述蓄电供电模块中;
所述风能供电模块安装在所述主体,用于收集风能,所述风能供电模块与所述蓄电供电模块电性连接,并将所述风能转化为电能以存储在所述蓄电供电模块中;
所述蓄电供电模块安装于所述主体,为所述停靠充电平台模块和所述运载平台动力模块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7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