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块自检行为的自修复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57544.5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9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块 自检 行为 修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自检行为的自修复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首先对不同功能的模块设计异常检测代码,内置相同的异常仲裁代码,调用异常检测代码进行自检,将发现的异常写入异常情况表;每固定时间间隔,调用异常仲裁代码,检测模块本身是否生成异常情况表,如果未生成,则直接执行结果;如果生成,则以异常情况表作为异常仲裁的输入得出仲裁结果,并计算准确率。发现异常的模块推举领袖模块,领袖模块通过恢复模块进行异常模块的恢复。基于本方法,还提出一种基于模块自检行为的自修复系统。本发明在模块级异常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异常判定中心的裁决后实施有序的系统恢复,可防止模块异常延迟处理引发的系统的整体性故障,减少灾难性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块自检行为的自修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故障恢复技术是指对系统检测到故障后对故障隔离,并选择另一设施或方法使系统回到发生故障前的任务点,使系统继续正常工作所采用的策略、方法和技术。
典型的软件系统故障修复行为依赖于集中的系统日志或集中的监控数据,是一种事后处理行为。另有一种硬盘S.M.A.R.T恢复技术,它是通过在硬盘硬件内的检测指令对硬盘的硬件如磁头、盘片、马达、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记录并与厂商所设定的预设安全值进行比较,若监控情况将或已超出预设安全值的安全范围,就可以通过主机的监控硬件或软件自动向用户作出警告并进行轻微的自动修复,以提前保障硬盘数据的安全。但大型软件系统模块划分众多、模块间关系复杂,仍基于整体行为采取事后修复不利于实时和智能地处理系统恢复需求。因此模块级的检测行为有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自检行为的自修复方法和系统。在模块级异常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异常判定中心的裁决后实施有序的系统恢复,以满足某些应用场景下的系统智能恢复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自检行为的自修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不同功能的模块依据其资源要求和功能设计异常检测代码,并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内置相同的异常仲裁代码;
S2:模块调用异常检测代码进行自检,并将发现的异常写入异常情况表;所述异常情况表包括主机名称、模块名称、异常名称和频次;
S3:每固定时间间隔,模块调用异常仲裁代码,根据检测模块本身是否生成异常情况表,执行相应的制裁操作;
S4:对于发现异常的模块,推举出领袖模块,所述领袖模块将恢复清单发送给恢复组件并带上仲裁结果,所述恢复组件重启所述发现异常的模块。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资源包括CPU核心数目,内存使用量,磁盘使用量和网络使用量;
所述功能包括计算型模块、存储型模块和网络通信型模块;所述计算型模块内的异常检测代码用于检测长时间占用大于阈值的CPU核心数、大于阈值的内存使得量、out-of-memory报错和CPU不可用;所述存储型模块内的异常检测代码用于检测持续的高速读写磁盘,频繁的生成大容量文件和密集的写报错;所述网络通信型模块内的异常检测代码用于检测长持续的高带宽和无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异常仲裁代码的仲裁原则为:异常间无冲突、异常值合法以及频次高的优先处理。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所述每固定时间间隔,模块调用异常仲裁代码,根据检测模块本身是否生成异常情况表,执行相应的制裁操作包括:模块的仲裁功能周期性启动,每固定时间间隔,模块调用模块内置相同的异常仲裁代码,首先检测模块本身是否生成异常情况表,如果未生成异常情况表,则直接执行结果;
如果生成异常情况表,则以所述异常情况表作为执行异常仲裁的输入,得出仲裁结果,并计算准确率。
进一步的,所述准备率的算法为:与仲裁结果相同的为正确项、不同和缺失的均为错误项;所述总项=正确项+错误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75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