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释沥青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8220.3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巍;黄静;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雁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艳娥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释 沥青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释沥青冷补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稀释沥青5‑10份、集料40‑60份、填料20‑30份、膨润土0.5‑1份和纤维稳定剂1‑5份;其中,纤维稳定剂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集料包括粒径为4‑10mm的粗集料和粒径为1‑3mm的细集料,粗集料为玄武岩、辉绿岩、石灰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细集料为石灰岩。该稀释沥青冷补料能够长期存储、具有高强度和水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养护用稀释沥青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释沥青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排水性沥青路面是一种典型的骨架孔隙结构,大量的连通空隙在道路内部形成发达的排水网道,雨水通过网道沿道路横坡由路体内部排出,因此在雨天有效的减少了路面水膜的厚度,防止水漂的产生,抑制水雾的溅水现象,减轻眩光的危害,此外还具有减少噪音、增加抗滑性、缓解热岛效应,节约材料、低碳环保等突出的优点,排水性沥青路面作为一种高等级路面,在城市道路的主要路面尤其是雨量集中充沛的南方地区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透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较大,沥青胶结料与空气、水、光照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更容易与这些自然因素发生反应,加速沥青老化,使其粘结性降低,易导致路面出现松散、剥落以及坑洞等现象,如果不及时修补,则在雨水或车辆荷载的作用下,破坏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整体破坏,这将危及行车安全,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坑洞必须及时进行修补。
目前对路面坑洞进行修补的填充料主要有两种:热拌沥青混合料和稀释沥青冷补料。其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搅拌,采用大型压路机械压实,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大型的专用搅拌设备,并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搅拌,耗费能源,容易导致老化和环境污染,且混合料不能长期存储,整个修补过程容易浪费材料。稀释沥青冷补料是采用特殊配制的稀释沥青与集料在常温下拌和,制成的一种可在常温下装袋储存和施工,且在修补时呈松散状态,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小,方便及时对路面进行修补的沥青混合料。但是现有的稀释沥青冷补料水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短,同时由于稀释沥青制备过程中一般选用柴油等对石油沥青溶解能力较大的有机溶剂,但是柴油挥发物不利于人体健康,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亟需研发出一种能够长期存储、具有高强度和水稳定性的环保型稀释沥青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释沥青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稀释沥青冷补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稀释沥青5-10份、集料40-60份、填料20-30份、膨润土0.5-1份和纤维稳定剂1-5份;其中,所述纤维稳定剂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集料包括粒径为4-10mm的粗集料和粒径为1-3mm的细集料,所述粗集料为玄武岩、辉绿岩、石灰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细集料为石灰岩。其中,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的长度为5-20mm。
优选地,所述稀释沥青包括稀释剂、沥青、改性剂和抗剥离剂,其中所述稀释剂、沥青、改性剂和抗剥离剂的质量比为1:(3-6):(1.2-2):(0.3-0.8)。
优选地,所述改性剂为呋喃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通过加入改性剂可以改善稀释沥青的使用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
优选地,所述稀释剂为松节油。采用松节油作为稀释剂,其挥发性能快于柴油,显著提升了稀释沥青的初始强度、养生强度及水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稀释沥青冷补料早期强度低,水稳定性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雁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雁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58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